直面自己的愤怒是改变的开始
主持人:没有人要求你赶走愤怒,相反,要做的是不再逃避。苏萱:如何不再逃避?
主持人:你不再逃避,直面你的愤怒,也许你的注意力会放在如何提升你的价值感上。直白地讲,你的注意力始终在如何不愤怒上,而不是在提升自我价值感上。
苏萱: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没有很好的价值感,所以,当我愤怒时,我只能选择逃避。
主持人:是的,当你明白这点时,也许你已经在尝试不再逃避。觉察是最好的练习,当人际关系的冲突令你进入对抗时,觉察自己的愤怒,默念:这是我的愤怒,我会勇敢面对,这个愤怒与孩子无关,与我没有得到认同有关。你能反复做这个练习吗?直面情绪会让我们看清自己渴求认同的真相,而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认清真相开始。
苏萱:我会尝试的,谢谢你。
分析
暴力行为背后是对人际关系的焦虑
通常,人对自我的情绪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驱动,受这种本能意识的影响,人对于自己认为不好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生气、伤心等,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其实,人并非逃避情绪本身,而是逃避一种情绪带给自己的不良好的感受(比如低自我价值感、不安全、恐惧等)。逃避的选择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行为上的连锁反应——指责、暴力或者上瘾行为等,均是用以逃避自己不良好感受的途径。暴力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高度的内在防御,与其幼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家庭中,施暴者也会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施暴者会选择比自己更弱的对象,尤其是家庭中的父母,在将孩子作为一种私有物,而非真正意义上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时,很容易将低的自我价值感,转化为暴力行为加以运用,其行为背后,隐含的是对日渐糟糕的人际关系的焦虑和不安。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本身并不能引发行动,对情绪的感受才会引发连锁反应,每一个想改善自己的人,都必须首先回到觉察的层面,不逃避情绪带给自己的感受,才能终止不恰当的行为反应,而自我价值感的建立也必须由此做起。
主持人:一岩
栏目互动
“诊心室”是一个心理服务栏目,包含社会公共事件的心理分析及读者心理问题疏导与解答。互动方式:
1.加入“华商心理俱乐部”编辑简短信息(自我介绍+兴趣爱好)或求助问题,发送至手机号码18509264961(不接受电话打进);
2. 通 过 手 机 号 码18509264961 或搜微信号xixinlu-yiyan加入“华商诊心室”微信群;
3.每周二早9:00-12:00(只限此时间),拨打心理热线88414683;
4.互动QQ群:1312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