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

  从最近英国有关案例来看,通常这些“网魔”以年轻男性居多。而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开心解闷”,或是出于极度无聊,以及报复不满等心理。

  《卫报》一篇相关文章在阐述“网魔”动机时指出,除了由于无聊以外,也有些人是为了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即所谓的attention seeker,这些人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不惜一切手段。

  此外,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是令“网魔”无所顾及、有持无恐的原因。

  而佩雷斯个人认为,有些男性因为受不了女权当道,因此希望用强奸等暴力威胁的方式让女人闭嘴。英国专栏女作家汉娜·贝茨(Hannah Betts)说,推特似乎创造出一个反女性的魔兽。

  但令人吃惊的是,在已知的“网魔”中也有一些中年男性,甚至60岁的成熟人士。此外,还有一些年轻女性。

  美国一位计算机专家承认,在匿名的掩护下,人们有可能做出极端的反应,人人都有变成“网魔”的可能性。

  《卫报》的文章认为,因为人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面对的是一个屏幕,关闭了自己的同情心。从屏幕上 把字发出去,再接收回来,没有声音、没有面部表情,也没有肢体语言,似乎忘了你所面对的键盘那头其实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且,人们在网络上 所说的一些话永远不可能在面对面时讲出来。

  有人提议让推特等社交媒体设定一个“举报虐待”的按钮

  呼吁加强管理

  在佩雷斯事件之后,英国公众纷纷呼吁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制,还有人提议让推特等社交媒体设定一个“举报虐待”的按钮,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近10万个签名。

  也有人提议,不允许匿名发贴。但有人强调说,这可能会暴露那些希望以匿名方式举报的人(whistle blower)或是异议人士等。

  反对人士称,这是违反西方民主社会言论自由的做法。

  但言论自由是否等同于可以随意谩骂、侮辱甚至以暴力威胁无辜者这里只能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贝茨说,对待“网魔”不能手软,她表示,“网上社会”也和实际社会一样拥有类似的权利和责任,不能因为是发生在网上的行为就无所谓。她说,如果有人发帖说她“愚蠢”没有关系,但如果有人在网上威胁要对其进行犯罪则不能令人接受。

  英国政府也宣布拟出台新法规,让受害者有权知道是谁在发那些恶意中伤的帖子,而不需要花费巨资打官司才能知道。

  同时,网站在接到诽谤的投诉后,往往是不管投诉是否正确,可以立刻把涉嫌的内容撤下。

  除了名人容易成为“网魔”的攻击目标外,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