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对减少死亡最有效
关注癌症,并非自今日始。1969年就成立的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于1973年完成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5亿人口的3年死亡原因调查,首次掌握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分布规律。当时,就提出了开展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核心的肿瘤综合防治研究。
但在1982年,当时国家机构改革调整,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被取消,肿瘤防治工作陷入低谷,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停滞,但给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带来很大损失。1986年,卫生部决定重新成立相关机构。
本报记者在西安多家医院肿瘤专科采访时,多名主任医师均认为,“三早”是防治癌症、减少癌症死亡率最为有效的方法。比如对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普查制度,就有可能使癌症死亡人数减少1/3。
每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因为癌症逝去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对于他的家庭来说,都是残酷悲伤的。
咸阳一家大型工厂的43岁女工,前不久来西安诊治甲状腺癌,却又检查出结肠癌,从看病到去世,只有三个月。熟悉她的人们都说,这是个苦命的女人,家庭不幸福,结过两次婚,“情绪抑郁,经常生活在压抑中……”
宋张骏和王健生都是医学博士,他们认为,罹患癌症如果有30%由个人基因决定,那么余下的70%,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要各占一半。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肿瘤发病率无论男女,城市均高于农村,而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即将52岁的李开复在确诊患癌后说,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开复患癌在网上传来后,一名网友呼吁:“不要按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