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泱泱文明,赫赫巨制。自《大秦帝国》之《纵横》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以来,在荧幕上掀起了烈烈“秦风”,席卷全国。《史记·礼书》: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大秦帝国》之《纵横》从礼制到风俗,从人物到仪态,从衣食到住行,用精心考究的画面,真实还原出了2700年前战国时代的礼仪制度。网友评价:《大秦帝国》之《纵横》唱响了一段秦人、秦地、秦风的豪迈长歌,尤其是剧中的礼仪,能感觉到它的古朴与考究,这些,如同是《纵横》的血肉,让整部剧焕发出了灿烂夺目的天然生机。
礼者,敬人也。本报特对《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礼制风俗、人物仪态、衣食住行中相关的礼仪进行梳理,希望通过这样的解读,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提供一个回望历史与审视现实的最佳途径。每一次行礼都有出处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除了征战的豪情,政局的复杂多变之外,社会生活中那些独特的审美和韵味也是耐人寻味的。比如说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或是市井生活中普通的颔首致意,或是朝堂之上正规严谨的揖礼,或是祭祀相王时庄严慎重的拜礼,或是女子之间出于礼貌的行礼,无一不是有出处的。剧中每一个人的行走坐卧,如果观众看的仔细,必然会在一些古画中找到类似的姿势。行礼礼仪解析
在先秦的时候行礼基本上分为正规揖礼、一般揖礼、拱手、颔首致意、一般拜礼、正规拜礼等。其中,正规揖礼是指,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一般揖礼是指正规场合与朋友之间的行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拱手类似于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正规拜礼一般用于祭祀,或是非常敬重的场合,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
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或长时间的稽首或短时间的顿首。
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每一次宴会都有讲究
盔甲盛酒,秦剑取肉。在“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在物质上相对贫瘠的先秦时期,但饮食宴会也绝非“喝秦酒,吃苦菜”那么简单。一大盆热腾腾肥羊拆骨肉,一大盆绿莹莹鲜汤,一小碗灰乎乎秦椒盐面儿,一大盘外焦内白的切片厚饼……除了吃的食物,先秦的饮食礼仪也是极为考究的,比如,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或者是,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饮食的礼仪如同一个历史的截面映照在那个幽远的时代。
宴会礼仪解析
古人宴请时,讲究衣冠严整。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坐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座次。
据悉,先秦时候的宴会礼仪早在《礼记》中就有着宴会食序的记载,先是饮酒,再吃肉菜而后吃饭的程序和现在大致一样。每一次婚嫁都有掌故
在男人们玩转权力、较量阴谋与权术的同时,缠绵悱恻、情深缱绻的爱情故事在《纵横》中也被重点着墨。爱过、恨过、生死相许,纠缠一生,这些柔软的故事淡化了《纵横》里的严肃色彩。剧中,不论是国君的大婚,芈八子的受封,还是张仪提亲,苏萱婚嫁,论其渊源,其实都是有说头的。婚嫁礼仪解析
剧中,芈丫头为嬴驷生了一王子,嬴驷大喜,封其为“八子”。秦宫封号,首为王后。接下来便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子并不是排第八,而是禄秩千石,算得上是厚禄了。
剧中,张仪提着礼盒亲自上门提亲,不仅被红颜知己苏萱拒绝,更是被店小二嘲笑其不懂提亲的礼数。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
纳采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问名指,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纳吉指,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纳征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亲迎是在结婚吉日,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并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余明 王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