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巡视员 彭炜

  在央企工作过,在政府和别的开发区工作过,但经开区的10余年工作历程,让彭炜永久无法忘怀。

  2002年,经开区“二次创业”即将启幕,根据组织安排,彭炜投身到北城的开发建设之中。期间,她从事过拆迁安置和规划建设,参与泾渭新城的前期筹建,分管组织人事和宣传文化等工作……岗位虽有不同,但推进开发区建设的使命却相同。用她的话说,在开发区工作,总有一种创新与激情推着自己前进。

  即将卸任经开区管委会巡视员的职务并开始退休生活,彭炜借用大文学家泰戈尔的名言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心境: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无论我走的多远,我的心总和开发区连在一起。

  创新是开发区的不竭动力

  “经济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经济区域。”作为老开发区人,彭炜对开发区的历史沿革了然于胸。

  彭炜介绍,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东部和沿海地区掀起兴办开发区热潮,实行经济特区的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也亟需建设一个开放开发的突破口。1993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我们不沿海不沿边,如何用足、用好政策建设开发区?成为摆在创业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彭炜坦言,自己是在经开区“二次创业”时加入进来的,但对前期艰苦创业的历程,深感敬佩和由衷地赞叹。事实证明,第一批创业者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很了不起。“经开区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前期引进的可口可乐、康师傅、西门子、北车永济、西电三菱等一批企业,现在仍然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难能可贵。”

  “创新!”当记者问到,经开区20年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时,彭炜脱口而出。她说,国家创办开发区,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从成立之日,创新的基因就已经融入开发区的血液之中。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尽相同,只有将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和本地发展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独辟蹊径、赢得主动。

  在经开区的产业政策、用人体制、管理体制、开发模式等工作领域,可以说处处皆创新、处处必创新。譬如,在用人体制方面,管委会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不断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2003年以来,管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六批次,吸纳人才100余人;通过内部培养,选拔处级干部46人次。经省委、市委组织部考察,相继从管委会提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近30人次。

  同时,企业创新为经开区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近三年,经开区企业共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59项,实用专利申请量达到6521件,82个项目获批省级新产品项目, 185个项目获批市级技术创新项目,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总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开发区前列。创新成为经开区事业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20年创新换来累累硕果

  20年之于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对经开区而言,却实现了从无到有,书写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西部第一的创业传奇!在发展成就面前,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彭炜难掩自豪之情。

  2002年,彭炜进入经开区工作。她接过的第一项工作是拆建安置。面对新领域,她凭借以前工作经验,积极向“行家”请教探讨,在实际操作中找“灵感”,通过实地考察、完善方案、协同给力等举措, 成功化解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最终与同事们迅速推动了工作开展,使不熟悉她的人为之赞叹。

  2003年,经开区、高陵县开始合作共建,彭炜以管委会副主任的身份,分管泾渭工业园(现更名泾渭新城)启动筹建工作。彼时,对于经开区是否要进军泾渭,管委会的意见并非完全一致,鉴于此前经开区与未央区共建共赢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发展态势,彭炜是极力主张与高陵县深化合作的一员。事实证明,这一战略举措为经开区工业发展赢得了历史性的空间,也与高陵县共同书写了区县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

  经过10年建设,泾渭新城已从原来单纯的工业园区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新城,集聚了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兵器科技等领域企业200多家,泾渭学校、经发高中、泾渭体育运动中心、泾渭国际酒店等一批重大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成为经开区乃至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区。2012年,泾渭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占到渭北工业区总量的77%,占全市工业总量15.7%。

  如今,每次走进泾渭新城,当年的创业场景都会一幕幕呈现眼前。彭炜表示:“开发区和行政区联合开发的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这是在国家尚未提出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概念时,经开区在本地以实际行动的先行先试,客观上为西安市建设渭北工业区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造了条件。”得益于在泾渭新城的联合共建,经开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汽车产业作为示范产业的荣誉,高陵县也实现了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跻身陕西省十强县之列。

  “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事实上,经开区20年发展中的创新性举措还不止于此,也不仅一例。在彭炜工作经历中,还见证以下几个重大发展历程:一是建设了西部首个国家级西安出口加工区,实现“境内关外”政策,叠加保税物流功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国际资源进入开通了“渠道”;二是在四城会“城运村”基础上建设了城市运动公园,重新规划设计周边6000亩土地,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改变了北城面貌,为市级行政中心北迁创造了条件;三是在西安市支持下,经开区充分运用体制优势,加快草滩农业总公司的国企改制,走出了开发区带动国企成功转型的新路子,创建草滩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和总部研发、服务外包等智慧产业;四是在中心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33个城中村集中改造,使101家工业企业有序搬迁,4万多村民住进现代化居民小区,为产业升级赢得了空间,让村民分享到开发建设的成果,中心区由初期的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政务区、商务区和市民群众的宜居区。

  当前,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彭炜认为,业已形成的创新氛围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队精神,是开发区事业乘风破浪的有力保障。作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区,西安经开区还将继续释放“后发优势”,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将更大。

  谈到工作感想,彭炜说道:“我只是生长在开发区土壤里的一棵‘草’,在这里汲取阳光和雨露,挥发出一片翠绿、一份坚韧。在经开区,总是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推动着自己前进,并不断释放‘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无限动力。这和我的性格也很符合,每一天都感到活力充沛,能够参与经开区工作,是我的一份幸运,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我和经开区的故事未完待续。”她表示,自己退休后依然不会闲下来。她说:“经开区已具备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未来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不管在那里,我都将以一个‘老兵’的身份,继续关注经开区的成长,并为它点点滴滴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记者有话说

  在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工作十余年,并在若干个岗位上为这片土地奉献,彭炜说,自己参与其中很幸运,这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事实上,还有许多像彭炜这样的创业者,在经开区20年的发展过程中,挥洒着汗水、贡献了青春。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经开区今日的成就。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经开区人怀着对开拓者的无限敬意继往开来,启动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全新征程,未来还将涌现出一个个让人们引以为傲的创业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张倩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