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星巴克的定价行为表示了理解。经济学家@林义相在其微博上说:如果说外来品咖啡,星巴克在北京比在国外高还情有可原,但很多中国造的商品如服装等,在美欧比在国内便宜许多,一定是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财经评论员林耘也表示,星巴克的品牌定位本来就稍微高档一点,尤其是星巴克到中国以后,又被赋予了其他一些内涵,被包装地更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其门店的商业环境也相对高端一些。
客观来说,星巴克的价格差异绝非一天,洋品牌的内外有别也并非仅此一家,显然如今一边倒的指责也略显业余。替星巴克辩解的人说,美国的咖啡消费量远大于中国,因此价格趋向平民。专业人士更是不屑地说,这种质疑是缺乏财务学常识。
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也发表微博称,说个最简单的对比:至少在北京,除了星巴克、科斯塔等咖啡馆之外,你能找到其他交通便利、品质如一、环境靠谱、服务到位、价格适中的地方聊天、谈事、闲坐么?我不能把人约到沙县小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