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进清华前都是第一,进清华后必须有人倒数第一。孙洪枫不敢,也不愿停下脚步。

  10月31日,来自河南的孙洪枫和学校其他9名本科生,斩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震撼”了学弟学妹。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被学生们视为“最高荣誉”。今年的10名获得者中,有三人来自河南,比例最高。

  2013年,河南首次成为清华大学在京外招生的最大生源省份。连续9年,清华在河南省实际招生人数“正增长”。

  名词解释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设立于1989年,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最高荣誉,其获得者应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同学,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

  毫不夸张地说,学业成绩第一、科研好、社会工作经验丰富、有海外交流经历等,是竞争特等奖学金的基础条件。所以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也往往成为其他学生眼中的“学霸”,甚至“学神”。

  10个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河南学子占了仨

  答辩现场

  10月31日下午2点,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内,一年一度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正在举行。

  每年的特等奖学金答辩,是全校学生关注的热点。当天,能容纳400余人的会场,坐满了前来“膜拜”的同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到得稍微晚了会儿,便和晚来的同学一起站在会场后面聆听。“学生清华网”还通过网络视频,为场外同学现场直播精彩的答辩环节。

  今年,经过院系推荐、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初评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环节,3500多名大四本科生中,共有15位候选人入围答辩展示环节,角逐“最高荣誉”。其中,建筑学院的翟上、人文学院的杨元辰、美术学院的孙洪枫等3人,都是河南籍学子。

  面对各院系教师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往届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共16人组成的“强大评委团”,15位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先后展示了自己在学习、科研、社工、文体等各方面的出色表现。

  3个多小时后,评委现场投票,确定了答辩成绩前10名的同学。3名河南学生杨元辰、孙洪枫、翟上,分列第4名、第7名、第10名。而2005至2012年的八年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44名本科生中,共有河南籍学子3名。

  初识清华园

  边打工边学画,复读3年“敲开”清华门

  孙洪枫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11月3日,北京雾霾尽扫,湛蓝的天空中,耀眼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从清华大学的东门往里走,光芒在银杏叶间跳动。校园东南角的美术学院,孙洪枫坐在教室内,手拿雕刻刀,细致地修饰着面前的雕塑。

  停下手中的动作,孙洪枫回想,若没有当年的“死死坚持”,恐怕没有今日在清华园中的“汲取营养”。

  孙洪枫的老家在商丘虞城县,县里的春来高中是他的母校。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孙洪枫上高中以后只能选择半工半读,不仅不能向家里要钱,还定期寄钱回家。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第二年,孙洪枫独自来到北京寻找梦想,但没想到,一复读就是3年。

  为了生计,他用一半的时间学习绘画,一半的时间四处打工,住在每月250元房租的地下室里。最艰难的时候,他曾和老乡一起开货车跑长途运输,一连两天没有合眼睡觉……看着儿子这么辛苦,父母劝他放弃,可孙洪枫说:“我要坚持,死死地坚持!”正是孙洪枫的“死死坚持”,复读到第3年,他以专业课排名全国第30名、文化课“领跑”河南省的成绩,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翟上

  一个有实力的幸运男生

  回首过往,翟上,这个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的男生直喊“幸运”。当年的他幸亏有20分的加分,才走进清华园。

  “压力好大,没想到大学里竟会这么忙!”垂下眼睑,今年刚从郸城县一高考入清华大学的谢良臣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自己感到迷茫。

  谢良臣今天的感受,同样来自河南的孙洪枫、翟上、杨元辰也曾有过。

  初进清华,翟上也曾心有迷茫。“上清华只是对自己高中以前的肯定。”他说,清华里高手如云,每一步都要尽到全力,做到问心无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翟上,大学里将70%~80%的时间“分配”给了学习和科研。

  回首过往,翟上,这个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的男生直喊“幸运”。当年,他的高考成绩“裸分”645分,没能达到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幸亏有20分的加分,才能被录取。被翟上认为“不高”的这个分数,那年也在河南省排到第20名。这次清华特等奖学金答辩,翟上排名第10,又让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每次给予翟上“幸运”的,是他的实力。

  在清华的三年时间里,翟上斩获许多“第一”:连续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14门课获大班第一,获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A组)一等奖,第21届“人环奖”清华大学第一名,第七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第一名,综合一等奖学金……

  出身名校,目标明确

  杨元辰

  列日程表,是她每周都要做的事。

  一年又一年,一批批河南学子进入清华。

  外语系的杨元辰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从河南“名校”来到全国“名校”,她也是在一学期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列日程表,是她每周都要做的事。因为,每周有明确的目标,才有方向。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来清华之前都是第一,到这里后必须有一个人倒数第一,压力自然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说,每年新生开学,系里都会给学生们上入学第一课,告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要接受“必须有人倒数第一”的现实。

  压力大,太忙,不能倒数第一,孙洪枫给自己立下“规矩”:用高中的节奏上大学。早上7点多钟起床,夜晚1点多钟休息,是孙洪枫每天的“作息表”。这18个小时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是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课业精进自不必说,孙洪枫他们要在各个方面磨砺自己。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2011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永城芒砀山中的一所小学支教……前往第七届国际大学生环保漫画插画大赛进行志愿服务、赴西北专业考察、公派赴美国圣地亚哥UCSD交流学习。

  一张整洁的书桌,一名女学生安静地坐在桌前,托腮沉思。“不平静的书桌”,是孙洪枫为面前的这座雕塑起的名字,创意源于一二·九运动时,这件尚未完成的雕塑,将被竖立在北京植物园一二·九纪念亭内。北京团市委面向社会发起“青年服务国家——一二·九主题雕塑征集活动”,经过多名业内“大佬”的评审,全国仅有8件雕塑享有这样的“待遇”。这,仅是孙洪枫获得的许多奖项和荣誉之一。

  站在清华校园,孙洪枫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豫东平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令他眷恋。孙洪枫说,毕业后他想回到家乡河南,做一名老师,播撒艺术之梦。

 [1] [2] 下一页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