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当年于英生妻子被杀案发生地——蚌埠市南山路一处临街一楼的三室一厅——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花店。
警方称,专案组克服多种困难,从嫌犯遗留痕迹物证中检测出DNA样本独特信息,经排查锁定嫌犯。
面对这一消息,现年51岁的于英生说:“这不仅还我清白,也告慰了妻子的亡灵。”
背景
于英生案17年
1996年12月2日蚌埠市南山路,于英生之妻韩某在家中被人杀害。
12月22日
于英生涉嫌故意杀人被批捕。随后,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于英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安徽省高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其父亲、哥哥奔波申诉10余年。
2013年5月31日
安徽省高院根据《刑法》第243条第一款规定,决定对该案立案复查。
6月27日
安徽省高院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
8月13日
安徽省高院公开宣判,认为于英生故意杀害其妻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于英生无罪。这是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安徽首次执行“疑罪从无”。随后,蚌埠市公安局启动再侦程序。
11月27日
犯罪嫌疑人交警武某某在蚌埠被抓获。武某某供述了17年前强奸杀害韩某的犯罪事实。
交警作案后伪造现场
专案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犯罪嫌疑人武某某为该市一名交警。据其供述,1996年12月2日早晨,他窜至韩某家中,见被害人韩某身着睡衣且独自在家,遂心生歹意,对其实施强奸。作案过程中,武某某用枕头捂住韩某面部,导致韩某死亡,伪造现场后逃离。
据《半岛都市报》此前报道,据此案知情人透露,当年于英生案进入法庭审理程序后,其辩护律师认为,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还存在刑讯逼供的情节。“首先,死者的体内有其他男人的精液,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疑点。另外,辩护律师详细计算了于英生从单位到家的时间,计算的结果是他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回家杀老婆,再说还有证人证明于英生当天是什么时候回家的。”
今年8月,被害人韩某母亲的老街坊王女士曾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她看着韩某长大,“长得非常漂亮,人很朴素,性格也比较内向”。韩某在蚌埠市第一麻纺厂上班,和于英生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他们住在南山路一间临街一层的三室一厅。
王女士说,案发当天是周一,于英生早上带着7岁的儿子去上学。中午时分,韩父接外孙回到于英生家,发现门是虚掩的。他进卧室后发现屋内放着一只煤气罐,阀门打开,满屋煤气味,还在角落里发现一根点燃过的蜡烛。“可能是因为煤气量不足,屋内没有发生爆炸。”韩父后来分别给韩某的单位和于英生打电话,确认韩某没有上班后,韩父掀开床上的被子,发现女儿的尸体。王女士说,她是从已过世的韩某的父亲口中得知上述案发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