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解说:

  过个春节,估计全国各地的很多孩子们都收到了为数不少的压岁钱。如果再算上晚辈孝敬长辈,老辈贴补小辈,以及亲朋好友间的礼尚往来,春节的红包馈赠恐怕是笔不小的往来。

  市民徐先生:

  包了八百块一个人,包给女儿、女婿,让他们自己处理,让他们理财也好,买东西也好,随他们自由。

  解说:

  不过这红包给的多了,虽是情谊,却也是压力。刚工作的年轻人惧怕红包,工作多年的陈女士也同样如此,年前家住天津的她刚领了年终奖,就马上随春节红包又送了出去。

  短片:

  当然,红包也不例外,必须管够。

  解说:

  刚工作的年轻人惧怕红包,工作多年的陈女士也同样如此。年前,家住天津的她刚领了年终奖,就马上随春节红包又送了出去。

  陈女士:

  一个小孩包了一千,一共差不多六、七个小孩,差不多年终奖都发(红包)了,压力挺大的,给那么多,一下年终奖都给了,就是白发(年终奖)的感觉。

  解说:

  如此年终奖白发的感觉,不禁让陈女士怀念起自己儿时的红包数额。

  陈女士:

  小时候给的少,一般都20、30,50。回想一下,觉得变化挺大的,可是现在你看周围都这么给,你就差不多随大流就这么给了。

  记者:

  少给点不行吗?

  陈女士:

  比如说人家给你孩子那么多,你肯定不能给少了。

  记者:

  你有孩子吗?

  陈女士:

  我现在还没有。

  记者:

  您这不是等于干给吗。

  陈女士:

  可以这么说。

  解说:

  不能少给红包,又不想荷包憋憋,于是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打工的王先生,索性选择了不回家过年。

  王先生:

  主要就是在这头收入也是有限吧,回去以后孩子、大人发红包,有点难以承受。

  记者:

  如果说您回去大概需要派多少钱?

  王先生:

  大概两三千。

  记者:

  冒昧问您一下,两三千对您每个月的收入来说,大概是您收入的多少呢?

  王先生:

  大概一大半,回去一趟,自己这个月挣点钱基本上都搭进去了。回来以后,度日比较困难了,也只能吃方便面。但是这个事情还不能跟家里人说,只能说撑面子。

  解说:

  红包虽是春节花销的最大头,但还不是全部,根据山东齐鲁晚报的调查,备年货、回家过年的路费,甚至亲朋聚会和年夜饭也成为春节掏空钱包的重要因素,以至于这篇报道直呼:春节花销知多少,钱包“亚历山大”。

  主持人:

  其实面对给红包这件事,我个人的态度是坚决支持给,但是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多降点价,为什么这么说呢?想起自己小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经济条件非常糟糕,得到的钱也很少,但是自己会用纸去叠一个纸钱包,等着过年的时候发了这个红包之后,当然红包很少的钱,放在里头给自己在未来几个月谋划买几本书,或者怎么怎么样,因此,红包是自己非常难忘的童年记忆,我相信对于现在的很多孩子来说,发红包也是很重要的过年的记忆和快乐。但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红包有点价格涨的太猛了,五百、一千,甚至两千,相当多的人谁给的起?最后还变成了一种攀比,人家给你自己的孩子多少钱,你反过来转身要给人翻倍。如果按这样的结论下去,终究有一天红包这条路非走到尽头不可。

  我们来看看人群当中的调查,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到发红包压力太大?首先,参与调查的人数11万多人当中,3000元以下的月收入占30%多,3000到5000的占36%,这两个加一起已经三分之二。真正5000到10000月收入20%,10000以上的12%。看他们花多少钱,过年的总开销,1000以下的11.49%,这比较幸福,花的比较少。17.93%是1000到2000。真正进入到主体部分是2000到5000的是31.39%。5000到10000的占到四分之一,这可是不小的量,有很多月收入完全抵不上他要过年的时候给出去的。因此,如何在今后继续保有我们这样一种红包文化,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快乐,另一方面,也能够降降价,因为集体都降价之后,大家都有面子,因为图的是这样的乐。接下来咱们要奔第三个烦恼去了,第三个烦恼这几年提的是越来越多,那就是同学聚会,老朋友聚会的时候,在餐桌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那就是晒成功。这事靠谱吗?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