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央视评论员呼吁取缔余额宝

  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钮文新发表博文《取缔余额宝》,直斥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称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基本属于脑残,居然无动于衷。

  钮文新认为余额宝和货币基金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冲击的不仅仅是银行,是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文章称,“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对于2%收益的说法,支付宝做出了回应:余额宝加上增利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的结果是0.63%,并非钮文新所称的2%。

  改变行业价值分配模式

  “吸血鬼”、“金融寄生虫”言论一出即成为舆论焦点。大多数观点力挺余额宝,认为余额宝将散户资金聚集起来,做大了整个资金的蛋糕,通过货币基金使小散户变相参与了只有机构可以参与的银行间市场。余额宝及类似的互联网金融,以高质量的竞争,已经对银行产生了“鲶鱼效应”。金融服务者竞争的加剧,会让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受益。如果说余额宝是吸血鬼,那它吸的也是银行的超额利润。

  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余额宝实质上是一个货币基金产品,投资者的回报较原来有了较大的提升,受益的是广大投资者。整个融资成本是提高了,因为整个平台提高了,会带来贷款的提高。

  融资成本提高,但如果贷款成本没有大幅度提高,整个贷款利差对社会来讲更多的是受益,所以还要取决于贷款提供机构会不会完全的转价,应该来说不会完全转价,甚至不转价,那么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受益。

  消费者表示,即使取缔余额宝,资金也不一定都会流入银行。因为现在各种民间金融、借贷公司很多,况且很多中小企业在银行也贷不到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把“各种宝们”都取缔了也阻止不了存款向更高利率的地方流去。

  我国银行业的存贷差远高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长期以来,银行业享受着巨额利润。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累计1.42万亿元。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间存贷利率的差距已经在减小。为了争夺中长期存款,多家银行都上浮了存款利率。

  去年7月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放开存款利率,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或将“倒逼”利率市场化进程。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