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延安宝塔区河庄坪镇河庄坪村的安置新房

  窑洞文化将长存 每年都可回窑洞住几天

  记者先后走访了延安富县、延长县的多个村居,多数群众对搬出窑洞表示支持。谭家河村村民八旬老太李福花告诉记者,窑洞中尽管冬暖夏凉,但光线太暗,并且屋内潮湿,卫生条件也很差。“做饭、睡觉都在一间屋,油烟全都在窑洞里,飘不出去,晚上睡觉都感觉被子黏黏的。”老太太说,住了一辈子窑洞,她也想住住楼房,体验一下城里人的好日子。

  村民赵福芝也表示,她也很想搬出窑洞,但他最担忧的是交不起住进新房的那部分钱。

  同时,对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来说,要搬出居住了一辈子的窑洞,留恋和怅惘自然难免。赵春生最近就为劝服父亲赵三牛搬出窑洞伤透了脑筋,赵三牛喜欢住的地方周围有山有水,也习惯了住窑洞、睡土炕,听说要搬进楼房住,任儿子怎么劝也不听,每天躲在窑洞里抽旱烟。

  此外,这项轰轰烈烈的“下山进城”运动也引发了一丝担忧。延安市一位政协委员就认为,延安窑洞是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

  而郝润平则澄清说,外界还存在误解,以为群众从窑洞中搬出,以前的窑洞就要拆了,其实不是如此,老区群众进城住了,老家的窑洞依然在,“农民每年回老家住上几天窑洞,也还是可以的,延安的窑洞文化不会消失。另外,农民进城后,你的耕地、宅基地全部都保留,农民的后路没断。所以,我们用5年时间,给农民一个适应的过程。”

  怎样搬、搬去哪?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如何安置?郝润平说,老区群众从窑洞中搬出,是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整村组搬迁集中安置、分散搬迁集中安置和特殊人群集中供养安置三种形式。70%的搬迁群众向中心市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集中安置;30%的搬迁群众向交通方便、产业相对集中、规划建设的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另外,智障、残疾、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等在政府集中供养机构免费安置。

  针对农村居民担心的新房“住不起”问题,郝润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楼房要1500元/平方米,100平方米,按照扶贫移民搬迁,最大限度能补到8万元,农户自己还需要出10万元。而避灾移民搬迁则采取3种户型,有60、80、100平方米三种户型,由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选。如果建平房的话,一间平房要2万~3万元,建4间也要12万元,除去补贴的3万元,农民自己还需要出9万元。特别贫困户,还能多补助1万元。为了保证农民出得起钱,政府还提供70%的贴息贷款。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