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延安枣园镇上砭沟村窑洞搬迁安置点

  削山建新城 城区面积将是原先两倍 人口增加40万以上

  伴随着当前声势浩大的搬迁运动,延安市政府决定用3至5年时间“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在规划面积7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容纳40万人以上的延安新城,其面积是延安现有城区面积的两倍,其中包括窑洞居民的安置房。

  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说,延安上山建设新区属于“逼上梁山”。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区沿着狭长河谷地带发展布局,属典型的“线”型城市。延安市中心城区现有人口50多万人,建成区面积仅为3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近1.39万人,中心区人口密集程度甚至不亚于一线城市,这导致了公用配套设施配置严重不足。

  作为国内首个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岩土工程项目,外界也对施工合理性和安全性提出过一些隐忧。延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锦刚表示,新城在建设前请国内顶级专家进行了论证,所有问题都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窑洞研究专家

  告别窑洞是延安一项立足长远的民心工程

  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郭必选长期以来从事窑洞研究。他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而城区人口高度集中,所以要拉大城市框架,上山建城,而这就需要群众搬出窑洞,整合土地资源。

  过去陕北群众住窑洞,是因为十年九旱,就算在平地上建的窑洞也不会坍塌。但去年的暴雨让很多几百年没倒塌的窑洞都塌了。所以,延安采取果断措施,让百姓逐步搬出窑洞。很多农民一开始还有些想不通,但后来证明,搬出窑洞救了成千上万人的命,很多人前脚把他拉出来,后脚窑洞就塌了。他认为,让80万老区群众搬出窑洞,是延安立足长远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事关延安这座革命圣地前景的大事。

  “很多农民不相信,我的窑洞住了几十年没塌,现在会塌?但随着地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陕北人搬出窑洞,是时候了。”郭必选说,当前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大势所趋,延安也要顺应这个大形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区群众要潇洒地告别窑洞。

  郭必选同时表示,搬出了窑洞,窑洞的魂不能丢了,中国文化的根脉不能忘记。“陕北人对窑洞的留恋,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天时的变化,要与时俱进。但黄土文化中的精神,我们不能丢掉。”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