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今年全国“两会”,委员和代表们被问及或谈论最多的关键词可能就是“余额宝”。

  面对市场争议,虽然阿里及支付宝等方面的高层也在不同场合零星回应,但并未熄灭这场持久的“口水仗”。

  3月10日,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下称“小微金服集团”)发布名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实践》的社会价值报告之际,小微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首度详细对外阐述了余额宝诞生以来,给普通用户、金融行业、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余额宝首次官方回应质疑。

  “吸血”还是“造血”

  面对余额宝是“吸血鬼”还是创新推动者的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激活金融行业的鲶鱼、归集社会闲散资金促经济转型等,是舒明为余额宝“正名”的三大观点。

  市场对余额宝的争议首先在于,是否通过协议存款提高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推高社会融资成本。

  余额宝背后对应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根据此前天弘基金介绍,该款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同业存款,占比达80%~90%,其余则投向利率债、高等级的信用债等。

  正是这80%~90%的资金流向银行同业存款成为争议的核心。余额宝低投资门槛吸引的投资客户则是此前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客户,而这部分客户投资的资金集合为大额资金,最后又回流银行,意味着在银行负债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负债成本也在增加,银行为保持利润增长就可能将成本转嫁给贷款端。这是余额宝质疑者的逻辑。

 [1] [2] [3] 下一页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