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住人领导开会提“介绍对象”
其实,县级医院缺人在安康市乃至全省、全国都非常普遍,因为国内医生总体数量奇缺。据官方权威资料显示:全国仅儿科医生就缺20万。
安康各个县级医院医生都缺,“宁陕县医院缺人表现得更为突出”,陈玖浩说。
在一次大学生本科招聘会上,神木县、兴平市医院展台前排长队报名,但宁陕县医院没一个人投简历。医院领导只好到别的县医院报名处去动员,总算有9个人愿意投简历,结果没有一个人来。
有一次招聘来四五位女大学生,吕宣益说:“我们知道要想留住她们,必须让她们在宁陕县成家生子,甚至在会议上提出给她们介绍对象”。结果,还是都走了。
不但年轻人留不住,骨干医生也渐渐流失。四五十岁的医生正是医术炉火纯青的时候,“谁知道一个个病退了,其实病退是假,第二天就到其他医院坐诊了”。
吕宣益说,山区小县城受经济条件和交通不便的制约,大家都不想留。县城人口只有7.5万人,本地大学生本来就少,本科学医的更少,加上体制规定只能招收本科生,所以这个盘子很小,挑选的余地很少。
无奈之下,宁陕县医院只能向其他医院挖人,“也是挖人,肯定不是人才。人才人家能过来吗?”宁陕县医院一位领导自嘲。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宁陕县医院缺人背后也许有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医院曾经经历了一轮医改。当时成功的典型就是将乡、镇卫生院全部卖给个人。
宁陕县医院当时作为全省医改的典范受到省卫生厅表彰,“但现在看来,这次医改需要再次评估”,陈玖浩说。当时看,政府是甩掉了包袱,现在来看,这无疑断掉了乡镇卫生院给县级医院输送和培养人才的通道,只能依靠招聘没有经验的医科毕业生。
与医生紧缺相反的是,新合疗实施后,农民看病确实比过去承担的费用少了,住院患者的比例却增加了很多。
陈玖浩说,他当医生时,60岁的患者住院的极少,现在70岁以上住院的患者比例远远上升。每年住院病人从此前的100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4000多人。
“我们现在不缺钱,不缺设备,主要缺的就是医生”,医院一位领导承认目前医院大约缺20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