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城市服务:
推进雨污分流,新道路须建“共同沟”防反复开挖
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即通俗所称“共同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新建大中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
城市规划:
实行“离任审计”, 防止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
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完善城市规划前期研究、规划编制、衔接协调、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审查审批、实施管理、评估修编等工作程序,探索设立城市总规划师制度,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行城市规划政务公开,加大公开公示力度。
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防止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将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人才集聚:
高职的学分可和普通大学转换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推进中高职衔接和职普沟通。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为学生多样化成才提供选择。 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鼓励其到中小城市创业就业。
空间布局:
城市不得随意设置“新区”,防止边界无序蔓延
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推动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卫星城疏散,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打破二元: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率先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
人口管理:
暂住证转为居住证,2020年全国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
建立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城镇流动人口暂住证持有年限累计进居住证。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