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危机
存销比,是指商品房的库存总面积与月度销售面积之间的比值,处于6到9之间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水平。
“有的开发商已经开发不起了。”一直关注地产开发商的金融业某机构张淼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几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库存量很大,第一期、第二期的房子都卖不出去,房子全部质押在开发商自己手中,现金很难流转。
然而,高量的库存并没能抵挡房地产继续开发的脚步。根据焦点网提供的数据显示,秦皇岛整个海港区2014年的市场供应量预计为834.3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已开盘的项目原有的库存174.14万平方米、已开盘项目2014年计划新增的入市量290.30万平方米、2014年纯新盘的入市量283.43万平方米;而去年的整体供应量就高达570.53万平方米。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2014年又将增加26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对于秦皇岛来说,去年供应量过大,已经出现大批项目完不成销售任务的现象,导致这两年的房子价格平均每平方米仅在7000~8000元的价格,尽管价格不高,但是房子依旧很难出手。”不少本地业内人士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年来秦皇岛的库存量、空置率一直都很高,销售周期也普遍较长。“就拿‘珠江道12号’来说,该公司在2009年、2010年就进行开发,2010年开始销售。”熟悉当地项目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时至今日,都4年过去了,房子还没有全部销售完。
“由于秦皇岛近两年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很多楼盘都是外地人购买,就‘珠江道12号’来说,一半的客户都是外地京津地区的人来买。”上述销售人员说道。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当地另一个房地产项目“森林逸城”中,北京客户占到六成以上,冬天入住率估计不到五成。
形成这样的特色,与秦皇岛这两年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有直接关系。
据了解,2009年,秦皇岛启动“旅游立市”战略,要求5至10年时间,把秦皇岛建成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名城。随后,秦皇岛于2010年启动了大规模的土地出让。数据显示,当年秦皇岛4个区招拍挂土地共45宗,面积469.8249公顷,土地出让金108.88亿元,平均单价为2317元。这些土地集中在2012年、2013年入市。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仅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区的商品房库存就高达635万平方米,而当年的消化量仅为156万平方米,北戴河区和北戴河新区仅成交房源1955套,面积14.5万平方米。
库存压力巨大,开发商不得不降价跑量。根据乐居对2月份秦皇岛141个在售楼盘的统计,秦皇岛在售楼盘均价约为7984元/平方米,其中112个普通住宅均价约为6469元/平方米,27个海景楼盘项目均价约为13622元/平方米,商业楼盘项目2个,均价为16750元/平方米。据业内人士统计,2014年2月份,秦皇岛超过九成项目均没有涨价。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秦皇岛是典型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大,新区积压,价格将面临调整。
“随着宁波、杭州、山东、常州等地区楼市曝出的降价案例,这将意味着2014年整体楼市分化将愈加剧烈,在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房价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张大伟表示,而对于库存严重、人口新增放缓的城市,都有可能在最近再次出现降价。
来自秦皇岛市统计局的房地产开发数据显示,2013年秦皇岛房屋施工面积为24819143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3025025平方米,存销比为12。存销比,是指商品房的库存总面积与月度销售面积之间的比值,处于6到9之间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水平。秦皇岛的存销比达到12,已经大大超过合理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不新开盘的情况下,市场可售房源可销售近一年多。但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得花更长时间来消化库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