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职业化
目前有数十名中国球手在英国练球
不断增多的赛事对于本土球员的培养意义不言而喻。这个赛季,丁俊晖获得5站排名赛冠军,梁文博和居热提双双获得亚洲巡回赛冠军,肖国栋也首次进入排名赛决赛,于德陆在PTC总决赛爆冷战胜了奥沙利文。随着15岁的吕昊天和17岁的赵心童等年轻球员崭露头角,新一代中国斯诺克选手正在崛起。
作为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先锋,丁俊晖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选手在斯诺克运动中创造奇迹的可能性。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市场对斯诺克爆发出的巨大热情,一大批怀揣着梦想的家长和孩子走入了与丁俊晖相似的家庭培养模式,目前有数十名中国球手在英国练球。然而这条路却并不好走,斯诺克是一项极为专业的运动,培养周期长且开销巨大,而与其他职业体育项目相比,斯诺克比赛本身所能带来的奖金收入简直可以用微薄来形容。
丁俊晖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打台球的小朋友比较多,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也在着重培养,不过目前这些还都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不能把青少年发展的道路全部铺好,因为也许这并不是小朋友所希望的,未来或许他们会选择别的职业,我只是期待现在他们能把台球当兴趣爱好。”
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代中国斯诺克球员的确给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静下心来思考,急功近利确实要不得。项目的稳定发展,球员的茁壮成长,耐心和恒心显得尤为重要。
球迷专业化
国内观众的观赛表现受到球手认可
斯诺克这项运动,起源于英国,被称之为“绅士运动”,在正式比赛场合不仅选手要有风度,观众也要有风度。初到中国的斯诺克赛事遇到的最大的水土不服问题,就是中国观众对这项运动的不了解。“最初几年,很多观众还不懂观看斯诺克比赛的礼仪,他们以为看斯诺克比赛与看足球、篮球比赛一样,比赛过程中可以聊天、打电话、给球手拍照、随意叫好。”张震鹏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公开赛做了很多工作,印发观赛手册宣传观赛礼仪,现场志愿者进行引导,逐渐让观众了解该如何欣赏比赛。
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这几年的票房收入稳定在200万元左右,接近赛事成本的20%。在丁俊晖、特姆鲁普等人气选手的比赛时段,场地票早已被抢购一空,看台上也坐得满满当当。“我们希望观众用几十元钱就可以欣赏到世界最顶级的斯诺克比赛,让他们拥有最棒的观赛感受,这是培养观众的必经之路。” 张震鹏说。更重要的是赛场内的不文明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当球员超分、做出斯诺克、打出高难度球时,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鼓掌,很多球员也肯定了中国观众的专业水平。现世界排名第一的罗伯逊说:“我已经慢慢习惯在这里比赛,喜欢在这里比赛了。每次来中国都很开心,一直得到球迷很大的支持,很感谢中国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