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征慰安妇新罪证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华特派员赵琬仪报道:中国吉林档案馆对外公布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89件档案,反映日军在当时使用公费和军费建立“慰安所”、大规模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配合731部队进行人体细菌试验及关押盟军战俘等罪行。档案中还有提及二战期间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设有军队“慰安所”的信息。
“慰安妇”制是政府行为
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上周五(25日)报道,这批档案是在1953年11月,解放军某部驻长春部队为修理地下电线,在伪满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现吉林省政府所在地)偶然发现了埋在地下的档案的一部分。
长期从事“慰安妇”问题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向新华社指出,这些档案不仅真实记载了日军侵略过程中的残忍行径,还从新发掘的档案可以推断出,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乃政府行为。
“慰安妇”问题被视为东亚最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也牵动日、韩、美的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五结束访日抵达韩国时表示,日本战时的慰安妇制度是“对人权的践踏,受害者的呼声应该为外界所知”。
日本右翼政客最近发表言论称,并没有证据表明日本政府或军方曾在二战期间大规模介入强征慰安妇的行动,并一直敦促安倍晋三政府修改1993年有关二战期间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河野谈话”承认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很多地方设置了慰安所,在那里有很多慰安妇。
公布“慰安妇”档案25件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个月14日则表示,他的政府不会考虑修改“河野谈话”。有分析认为, 安倍晋三是在美国要求改善中韩关系的压力下,改变此前要修订“河野谈话”的立场。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公布反映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档案25件,内容包括日军数量与“慰安妇”数量的统计与比率,日本军人在“慰安所”中的丑态,女性惨遭蹂躏的情况等。档案还证明设立“慰安所”、征用“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利用“公款”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人民日报》的报道引述苏智良指出,由于“慰安妇”制度具有隐秘性,加之日本军队与政府刻意销毁,留存的文献相对较少。此次吉林公布的这些有关“慰安妇”的档案有25件,弥足珍贵,进一步填补了“慰安妇”问题研究的史料空白。
也是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的苏智良进一步指出,其中一份档案显示日军的一支部队在四个月内花53.2万日元(现行汇率约6544新元)去建立“慰安所”,文献上明确有关东军军部的批准,证明建立“慰安所”使用的公费和军费相当惊人,也表明日本军方是有计划地推行这一性奴隶制度。“据我所知,这是亚洲第一次发现这样的档案。”
此外,此次档案中有关东南亚的部分,还透露了1944年日军在印尼爪哇地区设有军队慰安所的信息。档案包含1944年日军爪哇宪兵队形成的《宪兵月报(一月)》,记载了日本士兵擅自到军队慰安所寻欢,被通报并口头教育处理的情况。
此次公布的档案包括了反映日本侵华期间曾大规模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10件;涉及南京大屠杀档案六件;涉及731细菌部队利用战俘进行人体活体实验的新档案六件。
吉林省档案馆现存日本侵华档案65个全宗、近10万卷(件),其中九成是日文。档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伪满中央银行档案、唱片档案以及伪满洲国“国都”新京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图纸。
新华社的报道并没有提及为何档案馆选择在近日发布这些档案。
但报道引述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称,侵华日军自己的这些档案,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目前已经发掘的89件档案只是馆藏档案的冰山一角,随着翻译、整理工作的继续进行,还会有更多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档案被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