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中国政府网转发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经于2014年2月26日在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上通过,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公布的条例,包括总则、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等九章共44条。
根据条例,事业单位招聘将采取公开招聘和内部竞聘的方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放心保),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 实施公开招聘
条例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解读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了事业单位招聘中因人设岗的所谓“萝卜招聘”、“内部招聘”,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强烈谴责。今年3月,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通报了湖南省严肃查处的江永县少数领导干部子女亲属违规调入事业单位案,当事人受到了党纪和行政处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早有规定。2005年11月,原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3年宣布,截至2012年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观点
可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
“条例的出台,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行政法规,有利于这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从而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负责人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公开招聘漏洞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督缺位,导致个别领导干部用权力破坏公开、平等的人事制度。
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指出,人社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督导员、裁判员的作用,加强对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违规操作、违法乱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2规范聘用合同
条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解读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目的是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由以前的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原人事部发布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条例并没有对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进行分类,而是统一规定聘用期一般不低于3年。条例还规定了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可解除聘用合同。
观点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指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既有短期的,也有无固定期限的。她说:“聘用合同期限定在3年以上,主要考虑到事业单位人员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订立比较长期的合同有利于保持科学研究、公益服务等事业的延续性,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
条例对签订长期合同也作出新规定。按照以往,在本单位工作满25年可以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条例去掉了这一条,只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可以签订这样的长期合同。
3参加社会保险
条例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再次从法律层次发出信号,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已箭在弦上。
观点
企业养老保险
与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较大
目前,在多地进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进展并不顺利,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较大,因此广受诟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下一步的方向是建立公平的规划,遵循市场化原则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的出台预示着这项改革的有效推进。年初,国务院印发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时间表。
4工资增长机制
条例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解读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近几年,我国进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这项改革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开展,如今各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基本兑现到位。
观点
应定期调整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只是改革迈出的一步,更艰难的改革,是在不同地区、行业间以及不同资金来源的事业单位间,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凤秋说。
她认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改革将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步推进。条例所说的工资增长机制,应当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定期调整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而对于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则应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回归到公务员队伍管理,实行公务员工资制度。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
关注
进事业单位至少需过3关
想要成为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过至少三关。
根据条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程序为:制定公开招聘方案;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考试、考察;体检;公示拟聘人员名单;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条例也规定需要竞聘上岗并且需按程序进行。内部竞聘需要制定竞聘上岗方案;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考评;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办理聘任手续。
数说事业单位
3153万人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90%签合同
2002年国办转发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将聘用制确定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90%。
专家解读
事业单位改革先从人入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国务院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作出的法规形式,等“人”的改革落实后,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改革就会跟上步伐。
毛寿龙说,以前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多为规章、指导意见和“红头文件”,很多人事问题不好办。事业单位很多东西没办法推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权还在政府手里。
毛寿龙指出,很多地方事业单位都提出要去“行政化”,而去“行政化”之后的人事管理就需要一个法律框架。就好像过去的国企是由政府管的,现在国有企业都市场化了,所以就需要针对国企的法规来管理。
毛寿龙认为,出台该条例之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问题就成了公共管理的问题,原来只是政府的内部行政管理。
为什么事业单位改革要从人事改革入手呢?毛寿龙说,“人事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人的“改革”落实后,后面包括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就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