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3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去年12月2日,他主动打破了关于那段往事的沉默——那天,已恢复工作、到民政局上班的于英生很兴奋。

  蚌埠市民政局的刘先生回忆,于英生进门就说,“新闻见报了,我老婆的案子凶手抓到了!”他时而长叹,仿佛大仇得报,“你说巧不巧,我老婆被害也是12月2日,也是星期一。”

  1996年12月2日,于英生早起上班。最先发现韩露遇害的是她父亲,老人看见,原本在厨房的煤气罐摆放在床边,煤气阀门开着,附近还点着根蜡烛。20天后,于英生涉嫌故意杀人被批捕。

  在彼时“重口供、轻证据”的年代,于英生的口供最终成了定案的依据。但于英生说,在公安局接受讯问的七天七夜里,直到最后他也没承认杀人。

  那七天,警察分成四班,24小时轮流审问,不让睡觉,不让休息,“就这样我也没承认。”连续的审问让于英生神志不清,警察就让他假设,假设你了解案情,过程应该是怎样的?让他给警察分析一下。

  口供录完了,尽管8岁的儿子前后有三份证言,说爸爸妈妈从不吵架,但于英生还是成了杀妻嫌疑人。

  让于家至今耿耿于怀的,是当初在现场留下的两枚指纹。时至今日,省市两级检察院都拒绝再提及此事,但巧合往往让人有意无意地将事情勾连在一起。1998年2月,因为证据不足,于英生的案子已被市检察院退查了两次。看守所所长告诉他,他可能被无罪释放,“但问题是马上市里开两会,公安局长就要到检察院做检察长,如果真这样,肯定出不去。”

  “如果”变成了现实。

  昔日同事视察监狱

  前同事对同行的人说,“这个人杀妻子,该杀!”

  于英生最不愿和别人提起的,是在看守所的日子。

  看守所条件差,他得了疥疮,一到被窝里就痒。治疗疥疮很简单,只要用疥疮膏或者一块硫磺皂洗几个澡就能好,于英生恳求了很多次,看守所就是不给,让于英生必须认罪,才能给。

  于英生不认,身上都抓烂了,后来,驻看守所的检察官看不过去了,偷偷给他一块硫磺皂,但只洗了一次澡,就被看守所的管教发现,没收了。

  2000年的一天,市政协委员们去看守所视察,哥哥于宁生因为工作关系随同,在号房外高墙的过道上,于宁生特意落在委员们身后,挨个朝下面的号房喊,“于英生,于英生”,不一会儿,一个哭腔传来,“哥”。

  那是事发后四年,于宁生第一次看见弟弟。弟弟脸上挂着伤,他跟我讲,“伤是之前几天市领导视察,他喊冤,被管号干部打的。”

  看守所里,于英生见到的熟人不只是哥哥。

  一次领导来视察,于英生冲到门口大声喊冤。这个领导是他以前的同事,前同事望着他,对同行的人说,“这个人杀妻子,该杀!”

  在监狱里,每年妻子的生日、结婚纪念日、遇害日,于英生都牢牢记着,他想念那张脸。有次妻子问他,你知道谁是真凶吗?他说知道。醒来才发现是场梦。

  去年11月27日,警察拿着一个男子的照片让于英生认,他反复端详,“不认识。”照片里的男子,是犯罪嫌疑人武钦元。

  “我恨他。”于英生说,他希望法律这次能做出公正的判决。

  出来后,于英生再也没走进过他以前的家,每次路过,他刻意不去看那栋房子,“只要看见,就想起以前。”

  那栋房子周围,他还能记起和妻儿最后相处的画面:那是个冬日的周末,一家三口往家走,8岁的儿子一手挽着妈妈的胳膊,一手拉着于英生,腰里挎着父亲的BP机,觉得自己很威风。

  看完赵作海的新闻,他觉得自己也有盼头了

  从第一天到阜阳监狱,于英生就说自己没犯罪。监狱分监区的指导员张旭告诉他,可以通过正当途径申诉,牢房里,于英生给检察院、法院写申诉信,张旭让他把信交给自己,开始于英生不放心,担心指导员不会帮忙寄出去。后来从父亲口中得知,检察院和法院都收到信了,“我到现在都感激他”。

  有一次于英生在监狱里看报纸,他看完赵作海的新闻,觉得自己也有盼头了,“司法环境在变好”。

  人物简介

  于英生,1962年出生,安徽蚌埠人,原任蚌埠市东市区区长助理,现任蚌埠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主任科员。其17年的冤狱经历,被称为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