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浐灞半岛浐灞欧亚中学。家长到学校咨询孩子上学问题 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一上午接待了几十个人,都是来咨询入学事宜的。”连日来,西安各区教育部门基础教育科电话不停地响;本报新闻热线每天也接到了不少反映孩子入学难的线索……
又到了孩子报名上学的季节,孩子上学到底为啥这么难?
近日,听说学区划分办法在区教育局网站上公布了,西安市未央区玄武花园的业主薛先生很高兴地上网查询小区对应的学校。但他失望地发现,学区划分表格上,根本没有他们小区的名字。
薛先生说,他居住的玄武花园小区属拆迁安置的经适房小区,建设所用土地是炕底寨村的地。他们入住已6年,自己三四个月前户口问题才得到解决,部分住户已把户口落在了小区所属的大明宫派出所。他7岁半的儿子已到入学年龄,小区旁边就是马旗寨小学。他多次去学校咨询,却被告知他们小区不在学校学区范围。
“为什么学区划分办法中连我们小区的名字都没有?义务教育不是应该全覆盖吗?”
对此,未央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由于教育资源紧张,新建和插建小区太多,表格中不可能把所有小区的名字都提到。列在表格上的只有三类:原自然村的、撤村建居委会的、原驻地单位的。目前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招生程序来安排:各校首先接收本学区内行政村村民子女或撤村建社区后的居民子女;在完成村民子女的接收任务后,优先接收在本学区内新建(插建)小区购买住房且户口已经迁入本辖区派出所的业主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根据暂住地址相对就近安排入学;属于小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段民办中小学,优先接收本小区业主子女,如有空余学位可面向社会招生。如果6月30日前实在联系不到学校的,可以到区教育局登记,等待统一安排调剂。
马旗寨小学招生负责人伍老师介绍,他们学校范围包括炕底寨社区,只要能证明玄武花园所用土地确属原炕底寨村土地,就可到学校来报名。他们学校对第一批生源的摸底在6月18日结束,这批学生以规定的本学区学生为主,第二批就会考虑外地生源。
未央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坦承,在当前情况下也只能优先考虑安排本学区生源,然后根据各个学校的接纳能力对外来生源进行调剂。
上学为何这么难
人口猛增 楼盘猛建 学校没见增几个
未央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说,只要到辛家庙十字附近、凤城二路到凤城十路之间、浐灞半岛等区域,去看看这些新建楼盘的密度,就能感受到这些年未央区增加了多少人口。尽管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往出冒,但理应配套建设的幼儿园、中小学增加的却并不多。比如经开区已发展建设这么多年,然而凤城二路到凤城十路之间,并未建设一所公办学校。近年来,辖区内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学生在2000人左右,但配套设施建设却一直没跟上。此外,由于城镇化建设和人口的流动,在读小学生中将近70%都是非未央户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建设方面的欠债如果继续任由发展,这种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按照省上有关规定,城市新建居住区户数在1500户及以上的,应规划建设幼儿园;户数在4000户及以上的,应规划建设小学。独立居住区户数达不到规模的,或已开发建设(使用)的居住区未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的,由县级教育局会商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统筹规划,提出相邻居住区联办或独办幼儿园、小学方案,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原则是“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但实际上规定很明确,监督却很无力。一些开发商常常把一个项目分为多期实施,规避应尽的配套设施建设责任。
“发展必须是均衡的,如果只看到建设了多少楼房,却忽视了学校的建设,到了一定程度,这种欠债是还不起的!”这位负责人很感叹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