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央广网延安6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首《黄土高坡》唱遍大江南北,也让陕北黄土地的苍凉长久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可今天,当我们踏上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延安时,看到的却是一幅幅绿意盎然的图画。延安市退耕办主任仝小林指着卫星遥感植被覆盖图,语气里充满了自豪。14-06-23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仝小林:现在真正地找一个比较大的黄土高坡,还真找不到了。底色都是绿的。

  这改天换地的黄绿变奏曲源自于15年前的那个夏末。1999年8月6号,受党中央委托,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站在宝塔区的聚财山上,望着一片片裸露的黄土山梁百感交集,提出了生态建设“十六字方针”。

  在吴起县铁边城镇王畔子村。记者见到了县里退耕还林第一人、70岁的许志洲,站在自家老屋门前的旧羊圈旁,讲述起十多年前的故事:政府免费提供树苗,帮他建羊圈鼓励他把羊只实行圈养。没想到,这会成为他好日子的新起点。而吴起县也因为1999年一次性退了155.5万亩耕地,成为我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一个又一个的“第一”,铸就了延安15年绿色革命的辉煌,改变了200多万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了黄河安澜。

  仝小林:入黄河的泥沙量从原来的3958万吨,下降到现在的1645万吨。形象地说,就是60节车皮一趟的火车要拉6300多趟。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