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60所虚假大学曝光 网站后缀名
60所虚假大学曝光 网站后缀名".com"多有诈

  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发布,今年的招生季迅速进入高潮,各种以假乱真的“李鬼大学”盯上了高考低分生,忽悠他们花钱买学历。最近,上大学网发布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60所“李鬼大学”被曝光,其中北京地区上榜15所。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不仅名字以假乱真,而且都建有空壳网站,甚至还打出招生广告。(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建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校址。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涉及全国19个省市。加上2013年上大学网先后两次公布虚假大学榜单共计150所,仅北京,就占83个席位。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早已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记者就2013年百所虚假大学榜单北京地区学校进行过逐一核实,发现不少虚假大学死灰复燃,僵尸网站忽然正常运营。

  这些“克莱登大学”,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趁着招生旺季招摇撞骗。

  不过,在商业网站发布“虚假大学排行榜”的时候,公众还是有些疑问如鲠在喉。常识上说,高考季过后,就是招生旺季,私改志愿、野鸡大学等乱象也不是一天才有,无论是教育或工商等行政部门,有必要在履职范围内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风险提示,二是专业打假。这就像外交部会在地区局势动荡时发布出国风险警示、消协会在商业事件后发布消费警示一样—名正言顺,话语铿锵,效果更为彰显。遗憾的是,《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年)》尽管也有拨云见月的功效,但毕竟发布于商业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家网站上的介绍中,提到其是“国内最专业的一站式选大学平台,提供大学咨询、评价和比较,为高中生找大学、选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边推介信用客户,一边高调打假,“百度竞价排名”等故事还不足以成为前车之鉴吗?

  这当然不是说商业网站不能做公益指导,也不是要否认“虚假大学排行榜”的现实价值,但其代偿的效用,恰恰是职能部门所忽视与失责的部分。

  这就像卖面包的搞出“十大虚假面包作坊”一样,身份难以中立、利益难以独立,在市场规则面前,这榜单迟早有被污染的风险。或者说,这事儿,商业网站可以偶尔客串,但绝不能成为“主演”。遗憾的是,这些年来,“3000元豪华套餐保证本科文凭”等虚假招生风生水起,高校、教育部门在招生环节也不是缺乏商业创意,譬如2013年媒体曝“甘肃部分高校新生入学不办电话卡不给录取通知书”—从走出高考考场,银行卡、电话卡,谢师宴、优惠券,各种商业推销不胜枚举,但在雪花似的宣传单中,职能部门很少正儿八经发布过“风险提示”。结果,每年都有不少落榜考生上当受骗。

  虚假大学只做一季买卖,盯的就是低分考生,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各地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管、招生、宣传、收费、办学、就读和颁证,确实较为混乱和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等行政部门疏于严打与防范,甚至懒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工作,这恰恰也是“虚假大学排行榜”年年有新货的重要原因。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这个问题也许比榜单本身更值得思考。

编辑:新闻实习生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