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近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的热播,勾起了西安61岁退休工人高和全的一桩心事,主角是一台被“搬走”47年的缝纫机。他说:“这台缝纫机代表全家人一起走过的岁月,要是有机会,我想找到它。”

  长啥样缝纫机是标准牌 留有白色杯底印

  昨日,高和全说:“最近一直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从那个年代走过来,有些记忆还很深刻。”但他最惦记的,是在那个年代被“搬走”的一台缝纫机。“那台缝纫机是1962年买的,200元,是标准牌的,把机头收起,看起来是个枣红色的柜子,拉开唯一的活扇,是缝纫机的脚蹬板。三面有图案,正面是牧童吹笛,两个侧面都有雕花。”高和全回忆说。

  这台缝纫机是否有特殊印记呢?“有,记得缝纫机刚买来不久,我曾在桌面上烫了一个白色的水杯底印,一直没擦掉。”高和全至今仍记忆犹新。

  1967年底,这台缝纫机从高家老宅西安湘子庙街新修巷被搬走。“那时候照相不方便,家里没有一张有缝纫机的照片,但我相信我能一眼认出它。”高和全自信地说。

  去哪了60年代被“搬去”寄卖所

  高和全的爷爷高吉人,1949年随国民党撤离。留在西安的高和全的奶奶、父亲等人在1966年成为了“反革命分子”。1967年,高和全家里三次被抄。第一次是西安市五中的红卫兵,他们没拿走家中的任何物品。仅过了十几天,高和全大姐工作的“登峰鞋厂”又来了一拨人,拿走了缝纫机、收音机等物品。

  高和全的二嫂张女士对华商报社区记者说:“婆婆很勤快,那段时间,突然没活做的她,一下闲了,我记得她老坐在家里发愣。”可让全家人喜出望外的是,没过几天,缝纫机又被送了回来。

  但好景不长,两个月后,1967年底,高和全父亲工作的红光玻璃厂再次“看中”缝纫机,要求高和全的父亲亲自送去。“父亲用借来的架子车拉走缝纫机时,母亲连门都不愿出,我知道她难受。后来,她还屡次打听看是否会像上次一样送回来。直到有一天,父亲说厂里处理抄家物资时把缝纫机卖了,母亲让父亲打探到底卖到哪里,最后打听到是到了寄卖所。”高和全说。

  了心愿只要有一丝机会,我还是想找到它

  “母亲很坚强,她一生都很少流泪,但得知缝纫机不可能找回来时,她哭着对我们7兄妹说,就像砍了她的一只手一样。直到2003年,母亲病逝前,心里都还惦记着那台缝纫机,希望能找回来。”高和全说。

  得知原来的缝纫机无法找回时,高和全的父亲要求全家省吃俭用,重买一台普通缝纫机。“我家兄妹多,有老人,全家的衣服都离不开缝纫机。”高和全说。“婆婆的手艺很好,邻居都找她补衣服,还接了一些活,补充家用。缝纫机突然没有了,婆婆突然就失落了,那阵她总坐在窗前发呆。”高和全的二嫂说。

  新缝纫机买回来后,高和全的母亲又有活做了,但高和全记得有一次晚上母亲做完活后感叹,“还是原来那台好”。“母亲年纪大时,有时会犯起糊涂,时常提起那台缝纫机。她说的胡话里,有不少跟缝纫机有关。常突然冒出一句‘我要那台旧缝纫机’。”高和全说。

  “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但就是打听不到当时是谁卖的缝纫机,卖给了哪家寄卖所。也许当初那些人已不在,但只要有一丝机会,我还是想找到它,也算是了却母亲的心愿。”高和全说。

  “现在母亲、父亲、大哥、二哥都相继离世。我更想要找到那台缝纫机,看到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全家人在一起的岁月。”高和全看着家里的合照说。

  华商报社区记者付启梦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