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强拆之下 命如草芥?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03 06:3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河南中牟农民宋合义,与湖北巴东农民张如琼,相距千里素不相识,但是,二人却在短短几日里,以近乎相似的缘由,连续闯入了公众视线:宋合义被“杀到”自家责任田里的河南省弘亿国际农业科技公司的铲车碾轧致死;张如琼则因财产补偿诉求与宜巴高速29标段项目部发生纠纷,被水泥罐车碾轧致死。(4月1日央视)

  数日之间,两条人命,血淋淋地诠释了强拆的丑陋与罪恶,正如有人所言,“这样的恶性事件,伤害的不只是被害人,更是整个社会,它传递的信息更可怕:谈不拢,强拆;抗拆者,死!”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惊悚的,因为,在这样的恶性事件背后,传导着一种强拆之下“人命如草芥”的讯息。

  尽管,河南中牟官方坚称宋合义的死亡“纯属意外”;湖北巴东警方也称,涉事司机所言的“老总下令你给我碾,碾了不要紧”,并无证据支撑。但是,不管官方如何笃定辩解,舆论似已坚信,宋合义与张如琼的死亡,就是强势资本与权力主导的“赤裸裸的谋杀”。

  从情理上来讲,拆迁方对于抗拆者的“杀无赦”,不但突破了人伦底线,更已涉嫌严重的犯罪。然而,如果我们能深切地打量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强拆惨案,就发现,当拆迁者只从利益角度来考量,而法律几乎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约束的强拆背景之下,“视人命如草芥”几乎是一种必然。因为,血腥手段可以“震慑”其他抗拆者或利益纠纷方的抵抗之心,迅速解决问题、推进拆迁。谈判,不是不可以,可哪里有直接大把“砸钱”或者干脆“杀鸡儆猴”来得简单快捷?

  宋合义及张如琼死后,尚未见到详细的调查报告,但巨额的赔偿款,已然到账。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亲人尸骨未寒,却已经和肇事方“和解”,多少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这种快速赔偿与“快速和解”,恰恰生动地诠释了个体的悲怆与无奈,不和解,又能怎样?当官方已经定性为“意外”,个体又该靠什么来“翻盘”?

  依照常理,政府与司法,应是受害者的坚强后盾。遗憾的是,在多如牛毛的血拆事件中,个体从不敢奢求政府与司法能够为自己“主持公道”。个中缘由很是简单,几乎每一起血拆的背后,都闪烁着某些地方政府所谓“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影子,都弥漫着某些地方政府强烈的“土地财政、土地经济”的气息。如无相关政府有意无意地纵容,若无浓重的利益纠葛,强势资本方何来“视人命如草芥”的底气与动力?

  某种意义上,宋合义及张如琼的遭遇,是不能简单视为惯常意义上的“血拆”的。或许,这两个农民在用自己的死亡,将一种逐渐出现的、令人发指的强拆逻辑,昭示于众,即,某些人开始不惮于用人命荡平抗拆,某些人已经开始厌烦于惯常意义上的强拆与反强拆,开始钟情于更粗暴与更直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解决“麻烦”。

  宋合义死后,涉事单位河南弘亿公司总经理在谈及此事的时候,一脸笑意地称“就是一个施工事故”,对此,白岩松说,“他这一笑让我浑身发冷”。发冷的何止一个白岩松,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看到此场景的人,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认识,足以让每一个人都难言安全。每个人都知道强拆可怕,但没想到此时此刻,强拆已经可怕到如此地步,已经残酷到如此地步。

  显而易见,这两起事件已成为被高度关注的公共事件;同时,舆论的认知与官方的认知,亦产生了巨大的割裂。有鉴于此,更高级别的独立调查方,应立刻介入到调查之中,查明真相,以慰死者,而不能听凭涉事方及当地政府自说自话、轻描淡写。

  无论如何,强拆中的“用钱买命”、“用命震慑”的隐约倾向,必须得到遏止;无论如何,“杀人不过头点地,杀人不过赔点钱”的强盗逻辑,必须被铲除。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