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联系警方追回这笔欠款,然而每次打电话联系田某本人,他根本不接,公安局通过技术手段给他打电话,他一听是枣庄口音就直接挂机。”郑九十告诉记者,田某拖欠十年之久的这笔欠款现在连本带利逾十余万元。据了解,2005年清欠办曾将田某诉至枣庄市山亭区法院,但由于不能向法院提供田某的具体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法院最终无法受理。“典当行倒闭后,枣庄当地不少参与典当行集资的人都等着追回这笔欠款弥补损失。”
■ 老乡评价
前同事称田某“弄虚作假”办律师事务所
“他能‘感动’中国,但感动不了家乡”
“田某在枣庄华鲁律师事务所期间,曾发布广告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律师,当时广告里承诺高额分成和待遇,吸引来全国各地不少律师,田某当时在宾馆包房间面试,每个应聘者都收取了不少的报名费,结果最后只留下一个人。”
田某当时的同事刘焕平告诉记者,就在田某大张旗鼓的招聘律师收取报名费时,当时田某的律师事务所其实已经被枣庄市司法局责令停业了。“三个合伙人有两个是假的,按规定都不够格,结果在司法局年检中被关停。”在刘焕平看来,田某的这一举动“很不道德”让他看不下去了。“后来我从田某的律师事务所辞职,结果田某拖欠着我1600元的工资到现在也没付。”刘焕平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和一些枣庄市民表示,没想到堂堂感动中国的人物,竟有这么多纠纷和“说不清”的事,对于他的荣誉,感觉名不副实,“他能‘感动’中国,但感动不了家乡”。
截至发稿时,记者数次拨打田某的手机,并发短信,努力与田某本人联系,可是,田某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期待田某“开口说话”,将事情的真相告诉我们,本报仍愿意为田某提供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