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谣言疯传杞县
7月18日,开封县警方以涉嫌传播、制造谣言抓获了当地男子张某。据张某交代,他是将网络上别人先前发的“杞县辐照中心钴60元素要爆炸……”的帖子,转到了国内几大知名论坛。
据本报记者调查,其实谣言早在6月10日就已经开始滋生了。不过由于当时声音太微弱,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而据本报记者和国内多家媒体同行的求证,开封县人张某所转发的帖子,最早的上网时间应为6月10日前后,也就是说,从6月10日“谣言出现”到7月17日谣言在杞县“发威”,这一过程长达30多天。
而在这30多天中,除开封市政府举行过一次新闻发布会外,杞县一直是“三缄其口”。
政府的沉默在一定程度上被民间放大和误读为“心虚不敢说”和“隐瞒真相”。
事后,杞县宣传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县上在6月份之所以没有发布这方面的信息,是因为感觉“没必要”。
民间的猜测,加之网络和手机短信的疯狂传播,“杞县辐照中心钴60要发生爆炸”的说法,在7月16日彻底被“真实化”了。
这个近似真实的谣言称:杞县辐照中心卡源装置里的钴60发生泄漏,北京来的专家看了现场表示没办法控制,专家已经乘飞机离开河南……钴60会在7月17日发生爆炸。
爆炸的时间甚至都被精确到“下午5点”。
这个谣言还说,钴60发生爆炸后,方圆20公里(一说40公里)内的人都会受到辐射影响……
更出格的内容还说:钴60辐射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未成年的小孩——小孩一旦被钴60辐射到,将会终生失去生育能力。
当地人胡顺顺对记者说,“孩子被辐射后会失去生育能力”的传言,之所以如此具有杀伤力和震慑作用,主要原因是该说法在当地民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杞县利民辐照中心开业后,当地许多农民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于是有人请教一些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就打比方说,花生、大蒜为什么在经过辐照后就可以长期保存,是因为胚胎被高温激光杀死了,也就是说,经过辐射处理后的大蒜、花生,从此后都不能再发芽、当种子……这一照(射),就等于给农作物做了“绝育手术”。“给种子做绝育手术”,让许多人都记住了。所以,当谣言中“被钴60辐射后的孩子都会丧失生育能力”的说法传到社会上后,可信度顿时空前提高。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个体户张书文夫妇,是在7月16日上午11点开始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异样的。“当时街道上的人三五一堆,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张书文回到店里和妻子小马商量后,决定先把孩子送到郑州姑妈家里去。他准备关门的时候,街道上传来“哗啦啦”的店铺拉卷闸门的声音……
“当时真的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张书文说。
出门后,张书文一家三口本来要直接去车站,妻子小马哭着说:“这趟出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身上的钱不够了。”张书文就说让妻子和孩子先去赶车,自己去银行取现。结果到银行一看,银行也是人满为患。
也不知道真的是快没现金了,还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急着“逃命”,他们劝慰排队的人说:“快没现金了,大家去开封、郑州取现都一样的!”
空手从银行出来,张书文发现县汽车站也是人山人海。平时从杞县去开封乘出租“拼座”每个人只要15元,如今涨到了200元。就这样,出租车司机还嘟囔着:“嫌贵就下,我回家接老婆孩子去。”
不仅出租车“宰客”,就连中巴车的车票也开始“翻番”。杞县到郑州平时20元,当时涨到了100元。有人抱怨咋这么贵,售票员和司机说:“100元还贵啊?看看你身上哪个部位不值80元。逃命要紧嘛!”
出租车、中巴车好不容易开出了县城,结果发现去开封的公路,已经堵塞到了几近瘫痪的状态。
私家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几乎所有的机动车辆,都以“超员”状态上路了。
见前方已经堵得严实,妻子小马就建议说去兰考吧,出租车司机又掉头前往兰考。结果到了杞兰公路上一看,情形和去开封的没有两样。
张书文想着往西往南的车和人那么多,干脆往东去商丘算了。结果出租车司机用“无线车载”一问,去商丘的路也堵得一塌糊涂。
与县城通往外界的6条公路“严重堵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7日的杞县县城可谓“十室九空”。
因年龄太大、腿脚不方便而留守下来的方秀爱老太太对记者说,17日下午她上街去买菜,转了半小时竟然没有买到一根葱。老人说,她活了72岁,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形。
全县民众“举家外迁”的可怕一幕,显然吓住了杞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在一面将情况给开封市和河南省相关部门汇报的同时,杞县官方开始竭力辟谣、安抚人心。
但面对早已成“惊弓之鸟”的外逃队伍,此时任何劝阻和抚慰,都显得力不从心。
其实就在谣言远播、民众举家外迁的时候,河南省有关方面从西南科技大学借来的机器人,正在“卡源”室内紧张作业。当然,这一切,外人当时都无从知晓。
意识到情况严重性的杞县领导在上级的指挥下,赶紧请已来杞县指导工作多日的国家原子能科学院辐射安全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陈凌对民众发表电视解说,同时派人在全县各处张贴《杞县人民政府关于利民辐照中心卡源故障处理情况的公告》。
风靡一时的谣言,一直到了17日下午5时才不攻自破——传说中的“钴60”在这个时间段不仅没有爆炸,也没有发生任何异常。
当晚,开封市政府灯火通明。晚9时,开封市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处置卡源故障的最新情况,澄清传言。
当晚开始,开封电视台罕见地24小时滚动播放“特别节目”,由权威专家介绍情况,劝慰离家民众早日返回。
谣言为何不能止于众
18日凌晨,受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委托,河南省副省长秦玉海赶赴杞县指导处理“卡源事件”,并亲赴辐照中心实地查看。
副省长的身体力行,无疑给广大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天下午,杞县一些居民开始返回。
19日,杞县县长李明哲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受谣言影响离开县城的群众,绝大多数已经返家。街上的商铺重新开张,正常营业。百姓心理逐渐平稳。”
19日,星期天,杞县县委政府几大班子全部正常上班。
杞县环保局一负责人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截至19日中午,经现场监测,辐照室周边环境处于正常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未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他同时强调,发生于6月初的放射源保护罩倾斜情况,不属于辐射事故。
该负责人出示的河南省辐射安全技术中心7月11日出具的最新监测结果称:放射源至今处于安全状态。
谈起前两天当地居民“举家外逃”一幕,该负责人笑着给记者解释说,不是“逃”而是“躲”。
记者问他民众在躲什么,他笑着说:“躲谣言啊!”
7月20日下午,记者离开杞县时,早已恢复了正常营运的出租车,仍在以15元每人的价格“拼座”。
去开封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连续接了十多个电话,每个电话都是问他“几时回杞县,拼个座!”
张师傅笑着说,都是17日急着跑出来的,如今又都急着往回赶,“受的什么罪啊!”
说起17号的“大撤离”,张师傅认为“谣言”之所以能一度占领杞县,与官方信息渠道的不及时、不畅通有着直接关系。
昨日记者离开开封时,仍遇见有17日从杞县跑出来的群众。问他怎么还不回去,对方小心翼翼地问记者:“辐射厂到底有问题没?”
开封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生昨日上午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卡源”的解决由于技术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预计到8月底前应该能完成全部处置工作。目前,卡源的辐照装置处于有效受控状态,不会进一步恶化。
相关报道:
河南杞县民众受钴60泄漏传言影响都外迁“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