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显示,西安市的万元GDP耗水量已由125吨下降到98吨,每年节约的工农业用水总量相当于一个黑河水库的库容量。西安市量水而发展,全面推进节水措施,探索出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逼出来的节水
上世纪90年代,西安出现严重“水荒”。
数十家工厂无水停产,随后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矗立了1300多年的西安标志性建筑大雁塔也出现倾斜。西安人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节水为先,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节水上找出路。
农业是用水大户,西安加快农业节水设施改造。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实验基地,一阵“细雨”让人们躲闪不及,这是园区内作业的微喷系统。工作人员常宗堂说:“甜瓜采用微喷和滴灌后,不仅节水50%,而且一亩地能省工10—20个。”在他们带动下,周边农户积极投入。阎良区农民张小平说,每亩水费节省100元。
西安市水务局局长杨立说,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08万亩,形成了五大板块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亩均用水定额下降30%。他算了一笔账:“西安将在12年内全部完成农业节水设施改造,到那时工农业总用水量将节约3亿—4亿立方米。”
量水定发展。西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压缩印染、纺织、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全市年工业用水量从5.4亿立方米下降到3.9亿立方米。全市累计封停自备水源井1700余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1亿立方米,接近市区年供水量的一半。自2006年以来,西安关停规模以下造纸厂300余家,使全市造纸企业数量控制在20家以内,并全部进行循环用水工艺改造。
节水也是效益
西安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节水就是降成本、增效益。西安市自来水公司投资3700万元建成工艺水回用系统,基本实现了“零排放”,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用水近900万立方米;还大力推广电子管网测漏技术,使城市管网平均漏损率降至13.6%。西安热电有限公司2003年实施中水利用项目以来,累计节水1060万立方米,节省开支2400万元。
西安重构城市水系,建成了一大批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在不到4年的时间,西安完成了浐灞生态区生态化堤防18.6公里,新增水面6500亩。全面启动了渭河城市段22.2公里综合治理工程,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从0.65提高到0.71,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4400万立方米;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由78%提高到80%;节水器具推广率由50%提高到80%,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