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
在矛盾与探索中前进
“在中国执法办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
记者:这20年,是中国变化最大、最快的20年,反贪工作是怎么做到与时俱进的?
张学军:20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反贪工作也遇到很多新问题。早期反贪是“以袋为界”,看是否装进“自己口袋”。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就要逐渐学会辨别,譬如脑力劳动算不算“劳动”?知识分子的“炒更”(广东方言,指业余兼职),算不算“犯罪”?还有“投机倒把”罪,计划经济时期把长途贩运看成投机倒把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能那样看了。
当时我们在广东执法遇到了三个矛盾:计划经济时期的立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法矛盾、变革时期经济政策调整变动性和法律相对稳定性的矛盾、全国情况普遍性和广东先行一步特殊性的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执法办案必须区分三个大的政策界限:罪与错、罪与败、罪与风。即犯罪与犯错误、犯罪与失败、犯罪与不正之风。区分好罪与非罪的界限,以“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指导办案,才能在打击贪污贿赂的同时,保护一大批勇于改革、敢于探索的干部。具体说就是“四看四指导”:一看行为有无社会危害性,二看党和国家最新经济政策,三看行为是否符合犯罪四个构成要件,四看案件时间地点条件,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办案既是一种执法行为,又是一种哲学实践。在中国执法办案,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
【新时期】
高智能犯罪多发
“新时期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群众期待也更大”
记者:20年来,反贪工作发生巨大变化,“阳光检务”全面推行。新时期,又面临怎样的反贪形势?
陈武:1989年,广东全省有15个检察院还没有公务用车,102个检察院没有执法用车。而到今年5月,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几经整合,已形成网络、电话、群众举报社会监督新格局,积极推进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检察系统案件查询机制建立,依法办案步伐加快。
新时期,反贪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群众期待也更大。高智能的证劵金融建筑领域犯罪,犯罪转移和隐蔽性增强:如境外交易,境内办事;远期回报,如现在办事,退休拿钱;自己办事,远亲收钱等。窝案串案、行业领域团伙作案突出,商业贿赂案件、涉农案件居高不下,高科技手段增加了作案的隐蔽性。面对新形势,我们基层县一级反贪力量仍然不足。为此,省反贪局正积极引进法律、电脑、审计等专业性人才,以适应形势变化。我们还将积极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发挥媒体联合监督作用。
今年的全省反贪工作会议上,检察长郑红强调,全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全面推行“一案一评估、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教育”的“三个一”办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检验工作绩效,扩大办案效果,“促进法律监督水平的提升”。此外,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也摆在了同样重要位置。
链接
1989年至2009年6月,广东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35468件40880人。查处大案26225件,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犯罪要案2286人,其中厅级干部200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2.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