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看故宫天安门
安塞腰鼓有很多跳跃表演动作,行进表演难度非常大
来京前,千余名队员已在安塞县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整体练习。这次来京,更是高强度的训练。指挥部要求,行进表演必须分秒不差。
安塞腰鼓其实并不适合行进表演,因为它要不停地跳跃击鼓、转身击鼓,有很多表演动作,上千人的队伍,行进几百米,既要保持队伍的整齐,又要保证时间,谈何容易。因此,除了刻苦训练别无他途。
基地专门开辟了3个专用食堂。早餐4个菜,稀饭、馒头管饱吃,每人还有一个鸡蛋一包奶;午饭更丰盛,还有炖菜和水果。人多,只能分两批吃。“这些‘后生’们进食堂时都像饿狼一样。”餐厅服务人员笑着说。
为了活跃大家的生活,基地还将为队员们放6场电影,并将组织文艺团体慰问。
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次来到北京,有不少还是第一次坐火车,看什么都新鲜。他们说,特别想看故宫、天安门。据说,故宫博物院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全部免票的决定。但鉴于时间紧张,何时圆梦还得看训练的进度和时间。
预备队员全程训练
“作为一名农民,能参与到其中就是最大的荣幸了。”
来自安塞县镰刀湾乡康河村的张永兵,是一位非常朴实的陕北汉子,38岁的他第一次来北京。临行前,婆姨叮嘱他:“一定要遵守纪律,好好训练!”
张永兵的胸牌是“35-13”号,也就是第35排第13号。每一位队员都配有胸牌,上面标着队列和位置编号。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陕西方阵正式演出时只有34排,凡是“35”号打头的都是预备队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无缘最后的正式演出的。
张永兵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笑着说,没有什么,老区人民要是没有这点度量,还敢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
和张永兵戴着同样胸牌的还有几十人,每天他们都和其他队员一样,着正式服装,参加排练,训练内容、强度都一样。“作为一名农民,能参与到其中就是最大的荣幸了。”在心爱的腰鼓上,张永兵一笔一画地写下一句话:“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我与祖国共奋进”。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秦子
陕西方阵“四个一”
■唯一一支京外群众表演队伍
■唯一一支由农民组成的表演团队
■最大的一支表演团队
■第一个出场表演的群众游行团队
国庆群众游行陕西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方阵昨举行誓师动员大会
陕西表演方阵规模最大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秦子) 昨日上午,国庆群众游行陕西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方阵举行誓师动员大会,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第二分指挥部总指挥、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等领导出席大会。誓师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陕西千人安塞腰鼓方阵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也是该基地首次对外界亮相。
据了解,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队伍分为七大部分,第二分指挥部承担了其中四大部分。陕西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方阵就属于第二分指挥部负责。
上午10时,陕西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方阵首先汇报表演,随后庄严宣誓:“严守纪律、听从指挥、刻苦训练、提高技艺、打出士气、舞出风采、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赵津芳总指挥说,第二分指挥部在整个群众游行中处于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位置,陕西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方阵是亮点和重点。她用“四个一”形容陕西方阵的重要性:第一是唯一一支京外群众表演队伍;第二是最大的一支表演团队,其他行进式表演最大规模的团队也就是678人;第三是唯一一支由农民朋友组成的表演团队;第四是所有群众游行队伍41个方阵中第一个出场表演的队伍。
她还表示,在16日密云合练中,陕西方阵表演获得了指挥部的高度评价,大家用“三个十分”表示肯定:十分圆满、十分成功、十分震撼。赵津芳还代表第二分指挥部授予陕西表演方阵“优秀表演奖”。
陕西方阵总队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庆演出近在眼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看着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在看着我们,陕西三千万父老在看着我们,我们的婆姨、娃娃们在看着我们,考验我们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必须一次成功,不留遗憾。他向全体人员鞠了一躬,说:“谢谢大家,拜托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