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人去楼空校垮 农村义务教育陷入生存危机(图)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半月谈  2009-10-30 12:5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资料图片:2008年3月13日,临泽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在上课。从今年起,甘肃省临泽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书费政策。目前,初中学生入学率达99.6%、小学入学率均为100%。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对于有着8亿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尽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为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两免一补"在内的诸多利好政策,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山西、四川部分地区采访发现,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正呈锐减趋势,大面积"人去楼空校垮"在一些地方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空巢化"趋势,不仅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稀释了城市教育资源,还大大加重了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陷入生存危机。

  转移加速,私校、城镇学校变成生源“抽水机”

  晋北左云县有5所县办中学,其中四中和五中地处农村。2002年以前,左云四中还有学生千余人,到2007年就只剩下30余人,今年,这所由30余名学生、70余名教师组成的学校被分流关停。左云五中稍好些,但学生人数也由2002年以前的1000多人减至200人左右。

  左云县科教局督教室主任王建业说,2002年以后,左云县农村中小学生源迅速流失,与中学相比,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更令人担忧,"以前校舍是平房,条件差,可人多得挤不下,现在楼房盖起来了,人却跑没了"。记者随机走访左云县店湾镇、张家场乡等4个乡镇的5个村子后发现,这5个村的村办小学都修缮一新,但杂草丛生,大门紧锁,目前已空无一人。左云县星源学校老师赵武说,这些年他到晋北许多县市招生时发现,有学校没师生的情况实在不少,尤其是村办小学,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山西运城市夏县大庙联校校长韩根龙说,农村生源从幼儿园就开始流失,许多小学学生跑得仅剩个位数,不少学校因为学生太少而干脆关停。

  与山西部分县市农村中小学生源大面积锐减相比,四川省成都市的农村中小学生源,则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逐年减少,但偏远郊县农村中小学生源缩水趋势非常明显。蒲江县高桥九年制学校校长杨玖告诉记者,该校在校学生总人数已由2005年的701人减至今年的333人。"学校离县城比较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只要从单位开个证明,孩子就可以到城里读书。"

  由于农村生源的涌入,左云县公办中小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学校部分班级学生人数多达八九十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私立学校更成了生源"抽水机"。左云县这几年陆续成立了14所私立学校,吸纳学生1.4万人,而该县中小学生总人数才3万左右。创办于2002年的左云星源学校,短短几年间,就发展成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大校,学生基本来自左云及周边县市农村。

  学生走我也走,师资流失加剧“空巢化”

  韩根龙告诉记者,近些年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固然有农民携带子女外出打工、计划生育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质量已满足不了农民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师资力量薄弱和管理松散是山西部分农村学校面临的两大问题。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说,现在的农村教师队伍老化严重,其自身素质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很多老教师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更不用说教英语和电脑了。师资水平上不去,优秀人才不愿来,很多农村学校只能花上三五百块钱雇个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毕业生来充当民办教师。左云县鹊儿山镇联校校长郭宇说,农村优秀教师本来就少,还经常被"挖墙脚",一有优秀教师冒出来,很快就会被城里学校挖走,"学生是跟着老师跑的,好老师跑了,学生自然就没了"。

  有些农村教师虽然没有跑,面对"桃残李败"的无奈现实,心也散了。杨玖告诉记者:"表面上看,学生少了,老师的工作任务比原来相对轻一些,但老师也有一种尴尬心理,因为任何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学生人数少,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

  部分农村教师责任心的欠缺正在引起农村学生家长的不满。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村民张海根最近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他认为,农村学校不是没有好教师,而是没有好好教,"有些农村教师每天才上半天课,周二来上课周四又走了,跟着这样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教师,孩子糟蹋了"。

  直面生源流失,农村义务教育“怎么办”

  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持续流失正在引发一系列问题,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教育投入浪费严重,左云县近年来投入几千万元实施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可一些学校还没等改造好,师生已走一大片,修缮一新的校舍乃至整个学校都被空置,形成了巨大的投入浪费。孩子转入城镇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农村家长负担也随之大大加重。记者在左云调查发现,当地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每学期都在千元左右,加上生活费等开销,保守估算一年下来每个农村孩子也得花个四五千元,这等于取消了农村学生本该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优惠,违背了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初衷。

  下一步农村义务教育该"怎么办"?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主管部门官员认为,当前亟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入,二是师资。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国家层面应对农村学校布点进行战略调整,该撤并的撤并,该保留的一定要不惜重金,打造农村义务教育品牌。再就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最薄弱环节发力。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教师素质及待遇提高等,都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

  至于师资,国家和地方需尽快解决好进人、留人和补人的问题。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周光荣建议,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集中管理、档案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落聘人员集中培训,以实现中小学教职工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校长马文认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立章法抓落实,尽快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系老师韩伟认为,国家可借鉴"大学生村官"模式,从高等院校选拔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当一定期限的教师,期满后如果有意留下则留下,无意留下则在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半月谈记者叶健刘云伶叶建平)

 
 编辑:梁铮 来源:半月谈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