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蜗居》是最生猛的现实主义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东方早报  2009-12-14 10:1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作者:巫昂

  留意到《蜗居》这个电视剧是在新浪围脖(微博),一夜之间成为关键词,相关条目上万条。它下拉出来的若干关键词是房价、房奴、小三、官员腐败、强制拆迁、房产商,等等。看完《蜗居》前三分之一,我就忍不住织了一条围脖: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现实主义。

  剧红是非多。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一次讲话中说:《蜗居》是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社会影响低俗和负面。这个电视剧当真低俗到那步田地吗?看过的人都知道,《蜗居》的荤段子并不见得出众,随便什么手机短信的荤段子都要比它精彩多了,黄色台词也不见得多么露骨,似乎最多是剧中的宋思明对他的小三海藻说了句:“晚上让你吃棒棒糖。”再笨和缺乏生理卫生常识的观众,都猜得到棒棒糖指什么,但是棒棒糖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算是很文明的比喻了。

  那么观众热捧《蜗居》当真是爱它的低俗吗?人们是因为它有点儿黄,才待见它的吗?不见得吧,还是编剧六六说出原委:“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是的,热捧《蜗居》的人们,是在其中玩一个“找自己”的游戏,看生活中的自己,在这个电视剧里被剥得多么透彻和惨痛。剧中,为了有个住处把自己硬折腾成房奴的姐姐海萍,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大学毕业若干年,32岁的盛年,结婚有子,还租住在弄堂里的单间,时时刻刻惦记买房,时时刻刻筹不出首付,房价在那几年刷刷上涨,而她的梦想就是把搁在母亲家的女儿弄到自己身边。于是乎,又是通过“啃老”老公借高利贷又是妹妹海藻给贪官当小三,换来了珍贵的首付。在偏远到手机收到“江苏移动欢迎你”短信的远郊,买了一套百平方米的房子,从此,每天的生活就围绕着每个月六千块的房贷打转,两口子的收入才一万,还有小孩要养活。

  每个正在忙着还房贷的人,都从海萍身上看到了可悲的自己的影子。有一位博客作家做了调查,他说在北京,身边朋友税收后纯收入超过一万元月薪的,一定占不到10%,也就是说,有90%的普通都市白领,月收入不足万元,而北京五环内的房价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平米15000元以上,他们要买一套130万元的房子,首付20%,贷款25年,月还款就是8000元以上,约等于他们一生就被捆绑在这一百平方米上头。

  这人生,绝不是我们20岁左右憧憬的,也不是我们该有的中产阶层的样貌,我们拷贝着美国式的中产阶层,是不是也在拷贝着属于我们自己未来的次贷危机和负翁时代?

  又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北京电视台临时停播了《蜗居》,知情人透露,是因房地产商的公关,以及剧情中的官商勾结强制拆迁老城区,疑似与某案有关联。娱乐明星般存在的房产商们平时还挺忧国忧民,常常故作叹气道:没有办法,房价还是在涨,人们还是在售楼处疯抢我们的房子,实在降不下来。但房地产商为什么害怕《蜗居》呢?因为它刻画了新一代中国式房奴的典型形象,解释了这个行业的某些潜规则:地是怎么拿到的,拆迁是怎么实施的,房地产的利润是怎么实现的,房价飞涨的缘由,都在购房者身上吗?

  还有,房地产商也许还害怕《蜗居》一剧会惊醒梦中人,怕房奴或者准房奴们不干了,不跟进了,大不了不当这上当受骗的小地主,索性改变生活模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看完《蜗居》,果然觉悟了,打算把自己辛辛苦苦购置的房子卖掉变现,也让按揭25年、每月六千贷款的噩梦终结,全家打算到小孩上幼儿园的社区附近租房。那一带的两居,甚至三居,不过三千块之内。他们决定不再做房奴,重新过回无产阶层的生活,房奴生活表面中产,实则不堪其累,何苦呢?(作者系旅美专栏作家)

 
 编辑:李斌 来源:东方早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蜗居》是否影射某宗要案?人物是否也有原型?   09-12-11 13:10
·广电总局批评《蜗居》靠官场和性话题来炒作(图)   09-12-10 21:08
·盘点2009年年度热词 躲猫猫、欺实码和蜗居入选   09-12-09 13:07
·都是蜗居惹的祸 郑州男孩30多次相亲不成功   09-12-08 09:49
·《蜗居》电视剧“惹火”小说 书店紧急调货   09-12-07 09:0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