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遗体至今尚未火化
校领导未露面,家属只能等待后事处理
11月25日,也就是杨元元死前的前一天,天气格外好。母女俩早早就从地上爬起来,由于房间太冷,她们便聊着天往校园走。
在学校宿舍,母女俩呆了很长时间,讲过去的事,元元再次说起后悔当初没有考师范的话。到了下午,母女俩在临近宿舍的学校第三食堂吃过晚饭后,又一起回到宿舍洗澡,元元先洗,随后就赶去参加班级的节目排练了,临走她告诉母亲一定要快,要赶在晚上8点前离开宿舍,千万不要等宿管员再来赶人了。
当时,望瑞玲问她是否等她排练完一起回出租房住,元元说不去了。望瑞玲洗澡后,把女儿的衣服洗了晾起来,随即离开宿舍。到了晚上10点多,望瑞玲用元元的手机拨通了其同学的电话。在电话中,元元说还在排练,于是,放心的她返回了出租屋。
对于那一晚的情况,元元的弟弟杨顺顺称,那天晚上他们还互发过短信,说起母亲的住处问题,他并未感到姐姐有何异常。望瑞玲也没有想到,女儿会以悲剧的形式诀别自己。
事后,上海海事大学宣传部长彭东恺告诉记者,对于杨元元的死,校方也感到非常痛惜,并派专人安抚杨母。昨日,家属表示,原约定14日与校领导面谈,解决善后事宜,但昨日校领导并未露面,无奈,原定的遗体告别会后火化的计划也难以完成。目前,杨元元的遗体还躺在南汇区医院,家属只能继续等待后事处理。
她为何决然选择了自缢
30岁惭愧未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疑促使她忽然间无法承受
“姐姐是个很善良的人。”杨元元死后,弟弟杨顺顺许久都无法从悲痛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他回忆说,这些年姐姐虽然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挫折,但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最近姐弟俩还在电话里商量过春节在哪里过。姐姐说,他们租到了一间大房子,他可以过来,谁想到竟会突然发生这样的惨剧。
“我要学的专业、要读的学校,都是姐姐帮我策划的,去年春节我回武汉说想吃鸭脖,姐姐就走了好远,出门给我买了回来。”
杨顺顺认为,姐姐的非正常死亡不会与钱有关,因为租房子的每月450元租金,还不至于困难到让姐姐选择死亡来摆脱。“姐姐的死是一个心理压力累积的过程,开始向校方提出申请后,事情就悬在半空没有着落,后来有一名姓高的宿管员的恶劣态度,又对姐姐造成打击,加上宿管员屡次三番驱赶母亲离开姐姐宿舍,也都给姐姐造成内心的创痛。”
在他看来,好不容易找到房子,房子却什么也没有,做子女的,肯定看着伤心、难过,尤其姐姐想着可能自己都30岁了还未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甚至于会有对不起母亲的念头,“这些可能促使她忽然间无法承受”。
记者在学校了解到,杨元元的生活非常节俭,省吃俭用,她在今年4月份买的手机,当时充值50元钱,直到她去世,话费还没有用完。同学称,杨元元比较老成,待人处事比较低调。在学校时,她基本上都是和母亲在一起。
辅导员吴志毅认为,杨元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勤奋、爱读书。“当然也有些自我封闭。”她在申请里,并未直接说家庭贫困,而是说“特殊”,可见其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加上从不主动寻求帮助,因而遇事解决不了,就容易出问题。
学校另一位老师说,由于多年来没有稳定的工作,甚至是较好的收入,杨元元极易产生失落感,而面对母亲,她的失落又很容易被扩散,她所谓的“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叹息,实际上是一种失落、郁闷和压抑的心理反应,如果事前能察觉并进行疏导,应该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
昨日,西安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倪晓莉教授指出,如果排除杨元元患抑郁症的可能,她的自缢应该系综合因素造成,如处于无助状态,感到绝望等,因为一个人绝望的话,就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而产生绝望,通常与个人认知有关系,如一件事,一个挫折,往往不是事情和挫折本身多么严重,是有些人因认知所限,看得过于严重了。还有就是个性特点,比如小时候缺少父爱,一般这样的女孩安全感低,加上在单亲环境下内向、不善于交流,从而导致在遇到问题时心理上缺乏支撑和援助,往往会由于因短时间的外界刺激而产生一时“想不开”。
网友声音
是谁逼死了女研究生
有网友评价认为是以下因素逼死了杨元元:
武汉大学 扣元元的毕业证,应该是元元第一份工作没找好,以至工作一直不太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教育制度 元元毕业后做过英语老师、卖过保险、打过零工。想不到,以武大的声望,元元在武汉的就业之路会如此辛酸。除了自身素质的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教育制度本身。
社会冷漠 小人物 (指海大后勤人员)的苛刻,精英的傲慢(没钱别来读书),话糙理不糙。
元元自己 你太善良,所以,你背负了太多责任;你太倔强,所以,你再苦也死扛;你太幼稚,所以,你选择脱产带母亲读研;你命太苦,生命里竟然没有一个男人为你分担,无论是父亲、男友、弟弟。
博文摘引
高分低能害了杨元元?
悲剧,总能带给人类杜绝悲剧的思索。有人以杨元元自缢事件论证中国教育制度的失败,甚至将受教育者归类为高分低能、高分高能、低分高能和低分低能,而杨元元属于高分低能的一类。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最正常的培养结果,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这类孩子或早或晚总能明白个中奥秘,大多还都能摆脱出来,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练就出真本领。真正摆脱不出来的,只是极少数,而杨元元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她的不幸在于,一方面,她虔诚地寄希望于这种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各种不利条件又正好都集中到了她身上。她家境贫寒,家里不能给她生活支撑,反而需要她的生活支撑。她最大误区就是,她以为考试高分就是一切。等她最终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来不及了,她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