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预测,我国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另外,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
人均GDP
明年有望达4000美元
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313美元,今年按照GDP增长8%,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到明年年底,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
按国际惯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常态。我国2009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按照联合国标准,可以说总体上已经达到从小康到宽裕的居民消费阶段。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开始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些特征都表明,我国总体上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
满意度
农村居民比城里高
2009年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趋稳,处于接近“比较满意”的水平;国家经济状况、国家自豪感、政府管理信心度等宏观因素指标普遍上升;社会保障、物价波动承受力等指标也有所提升;但未来收入增长、未来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度呈下降趋势;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仍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感受的首要因素;农村居民生活感受开始更多受个体微观因素而不是宏观因素的影响。
比较历年数据发现,在2000年至2009年间,除了200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居民之外,在其他各年度,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城市居民。
就业
热门专业反而就业困难
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100多万人,就业形势的紧张局面得到控制。前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需求人数增加,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预计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望达到上年的水平,即在1100万人以上。
此外,农民工就业形势明显比2009年初预期的要好。2009年2月,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80%春节后返城,但其中只有1100万人春节后暂时找到工作;随着经济复苏,从6月份开始农民工就业情况明显好转,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甚至重新出现“招工难”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4%。但是根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初职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下降,过去的一些高校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反而出现较大困难。
消费
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
居民生活消费仍然存在5个问题:第一,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1978年居民消费率是48.8%,到2008年达到35.3%,比1978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第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之比达到了3,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是农民的3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达到了3.6。
第三,居民平均消费趋向逐步下降。1990年消费趋向是0.85%,2008年是0.727%,下降了0.123%,说明收入增长,但是消费下降,也就是老百姓不敢大量消费。
第四,消费增速相对较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失调。
第五,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老百姓收入的钱不敢大量拿出消费,而是用来储蓄。
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建议:调整分配关系,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调整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趋向;增加公共教育经费和公共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用于发展性和保障性消费的支出负担。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中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