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网友质疑:
“曹操墓”尚不能定
“这些证据(指北京发布会上河南文物局公布的‘六大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从事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认为,“这个墓曾被反复盗挖过,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只凭借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兵器,就说是曹操墓,我觉得很难鉴定。”
而就在昨天中午,在某网站的博客中,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在自己发表的第507篇博客文章《曹操墓》中,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此次发现的确系曹操之墓,可谓文学、史学、考古学上的曹操墓之尘埃落定。我看了一下专家学者们对曹墓认定的六大依据的第五点,也是判定此墓为曹墓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的一块石牌与石枕,可惜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认为,现在只能初步确认,能定量,但还没到能定性的时间。从学术考古上来说,发现的60多岁男性头盖骨还需要进一步鉴定;其次,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与曹氏后人比对。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谱,找到能确认的曹操后代作参照。
网上公布的曹操墓考古发掘照片成为引发人们质疑的素材。有网友指出:曹操下葬时不可能铭刻题记为“魏武王”!一些网友认为,单凭写有“魏武王”的石牌,就说是曹操墓,即使有专家的鉴定意见,也大可质疑。
曹操墓地考古队长: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对于学者诸如此类的质疑,曹操墓地考古队队长、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情绪很激动,他称自己不愿就这样的质疑“回应”,理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到过考古现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观点不值得回应。”潘伟斌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提出质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谈及此次已被专家学者们确认的曹操陵墓来,潘伟斌语气极为肯定地说:“已经确认是曹操墓,没有任何疑问。我不知道怀疑有人将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从别的地方放进了曹操墓,这位专家是否清楚取证过程。打个比方说,我是那个盗墓贼,我会不会把我家祖坟的东西放到别家的祖坟里?我有必要吗?没人会那么愚蠢。这个问题是不需要辩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