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2009年九大假新闻公布 中国海军逼退潜艇居首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民网  2010-01-02 14:0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三、老板手头紧 让五情妇PK

  【刊播媒体】《半岛都市报》

  【发表时间】2009年2月15日

  【作者】栾磊

  【“新闻”】2008年12月初,212省道崂山龙王庙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酿成了一死五伤的惨剧。这起原本看似意外发生的交通事故,最终却因死者于某留下的一封“遗书”,让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城阳某公司老板范某在资产缩水后,为了节省开支,让他所包养的5名情妇进行了三轮“竞赛”,以争夺最后一个被包养名额。然而,事件的结局却超出了范某的预料。记者从崂山交警大队获悉,因惨被“淘汰”,与他交往时间最长的情妇于某假装约所有人一起游玩,途中开车冲下悬崖。于某当场死亡,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伤。近日,本案以范某协议赔偿于某家人58万元告一段落。

  【真相】2009年2月18日,《半岛都市报》发表《致歉声明及解聘公告》:“2月15日,本报在A3版刊登了《老板手头紧让五情妇PK》一稿,后经查证,该稿系本报记者栾磊剽窃加工《知音》杂志励志刊2009年第4期2月版《1死5伤!花心老板紧急‘裁减’二奶酿惨祸》一文而成,该记者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本报关于采编队伍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损害了报纸公信力,误导了广大读者。经本报编委会和采编队伍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记者栾磊给予解聘处理,自即日起,栾磊不得再以半岛都市报记者名义从事任何采访活动。”

  【点评】青岛崂山市民在网上投诉:“我是一名青岛崂山市民,在崂山生活了20年,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崂山有个叫龙王庙的地方。《半岛都市报》记者为什么要捏造假新闻陷害我们崂山,给我们崂山抹黑,给我们崂山人抹黑,给青岛抹黑?”青岛市民想不明白,我们更想不明白:这些年来,新闻打假越来越严,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却偏偏有人飞蛾扑火,屡屡以身试法。说穿了,就是为了哗众取宠,以求增加报纸销量。有些甚至为此不惜铤而走险,用荒诞离奇的绯闻故事误导读者。顺便提一句,这个胆大妄为的造假者当时不知是如何进入半岛都市报当上记者的?是否经过专业训练?是否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管已被解聘,但这个造假案教训深刻啊,着实需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四、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

  【刊播媒体】《人民政协报》等

  【发表时间】2009年6月19日

  【作者】雷新

  【“新闻”】收入问题牵动人心,财富问题则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近几年,随着富豪榜的纷纷出台,中国财富的“集中度”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上受到常委和委员的热切关注。“我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这种大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格局,导致了我国消费的不足,甚至产生了畸形的消费。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奢侈品最大的市场。”蔡继明委员说。

  【真相】经查,2006年10月20日,《上海证券报》刊登的这篇文章采用的部分数据系境外反华网站刻意编造。2009年6月,某专家在一次专题讨论会上称,“国外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人民政协报》未经核实,将此虚假数据在6月19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是“杀富济贫”》报道中刊出,并将“国外一家研究机构”改成“中国权威部门”。6月25日,广东《时代周报》网络版刊发题为《贫富分化急遽扩大的危险》的报道,此文以《人民政协报》《上海证券报》报道中的虚假数据等为基础展开述评。《时代周报》的报道刊发后被浙江《青年时报》及一些网站引用或转载。新闻出版部门对上述4家报纸刊登虚假新闻提出严厉批评,下达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点评】虽然新闻出版总署点名批评了这4家报纸,但只要上百度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刊登过类似报道的,绝非这4家报纸,我们可以开出一长串的名单。只不过这4家报纸被监管部门抓了“现行”,只能束手就擒,“就地正法”。但反思一下,为什么新闻媒体对这类所谓的“调查数据”深信不疑,不加调查核实就轻率引用?除了采访不扎实外,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的记者编辑缺乏主见和学养,盲目相信某些专家学者,对那些貌似非常精确的调查数据深信不疑,拿来就用。近年来本刊评出的假新闻中,这类假新闻占据不小的比重,几乎年年都有。其实,调查数据未必准确,深入采访、认真核查才是捷径。

 
 编辑:梁铮 来源:新民网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国家公务员报名第一天最热岗4723:1为假新闻   09-10-17 09:28
·重庆警方称文强弟媳包养16名男子为虚假新闻   09-10-14 07:41
·我就是相信所谓“假新闻”!   09-08-07 15:47
·“亿万富豪”假新闻背后的民意期待   09-08-07 05:5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