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热闹背后“三问”陕西旅游
■“曹操墓”现身引来口水一片陕西旅游看什么?
2009年12月27日,河南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发现曹操墓。一时间,关于此“曹操墓”的真伪被学术界和坊间炒得沸沸扬扬。先是安阳考古专家提出六大“铁证”,随后质疑之声四起,各路学者专家一系列的追问令安阳曹操墓一时真假难辨。
随着考古界、学术界质疑和肯定两种声音的“打架”,以及众多网民对曹操墓的“娱乐”和“恶搞”,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已逐渐演变成一场闹剧。在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有人高喊“曹操墓谁没有啊”,声称也要对一座疑似曹操墓的亳州观音山墓进行挖掘。
在安阳“曹操墓”引发轩然大波的同时,人们的质疑从曹操墓本身开始转移到这背后隐藏着的商业旅游利益和炒作上来。有学者声称,未来作为一个新旅游景点的曹操墓,将给安阳带来每年最低4.2亿元的收益。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能变成现实,单就目前来看,媒体和大众对“曹操墓事件”的关注让安阳再次赚足了人气和眼球,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说是再次呢?相信关注旅游新闻的读者或许还记得,去年7月,安阳市14个A级景点对外国人免费的消息也曾一度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在遭受广大网友质疑和认为是“对外国人献媚”的口水声中,却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座位于河南北部的小城市携带其旅游资源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
从09年7月到12月,短短半年时间安阳市两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巨浪,为其赚足眼球。在“眼球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口头词的时候,安阳的做法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确实值得陕西旅游人好好看一看了。
■“疑似曹操”风头盖过“真武侯”陕西旅游想什么?
在安阳“曹操墓”的真伪尚未成定局还在引发口水战的同时,众多网友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三国人物,“刘备墓”、“诸葛亮墓”的关注逐渐升级。一位陕西网友更是愤愤不平地振臂高呼,怎么“真武侯”的风头还比不过“疑似曹操”?
穿越历史的沧桑,回到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叱咤风云中数不尽多少三国英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怎么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军师诸葛亮,也要比“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戏文里都是唱“白脸”的曹操更受待见吧。但是事实上,千年后的今天,一座真伪难辨的曹操墓再掀波澜,其背后巨大的商机和现实利益初现端倪。而诸葛亮还只是静静地沉睡在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内,一如他生前的淡泊名利。
记者从汉中市旅游局得到的信息是,2009年武侯墓的游客接待数量在30万人次左右。2012年的目标是旅游人数过百万,旅游收入上千万。
如果说非要拿毫无争议的武侯墓和备受争议的曹操墓来比风头,有点牵强,那么同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勉县武侯祠,不知道当地旅游部门又作何感想。何况勉县武侯祠还顶着“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的光环,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更不用说还有一墓一祠的组合拳可以好好地发挥利用一番。
话说到这,不得不说说户县的草堂寺,当成都的杜甫草堂声名鹊起的时候,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草堂寺名头似乎并不响亮。因为杜甫当年曾在长安生活了10年之久,一些游客会以为户县的草堂寺和杜甫多少有些渊源,甚至误以为就是杜甫草堂,就有陕西人赶紧跳出来澄清,草堂寺跟杜甫草堂没有一点关系,惟恐沾了别人的光。有网友嘲笑:陕西名人多,不差杜甫一个。也有网友认为,陕西人就是实在。
要说陕西人实在本无可厚非,但若把这种“实在”用在旅游宣传上,似乎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背后的玄机,值得思量。
■守着金山“要饭”陕西旅游缺什么?
在旅游目的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打着历史与文化名人旗号提升景区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做法已经屡见不鲜,使得近年来各地关于名人故里之争屡屡上演。
相比其他省市为了某一个名人不惜“交恶”,比如此前“李白故里”,“梁祝故里”之争,陕西似乎要有底气得多。随便挖开一座墓,不是帝王就是将相;随便走进一座山,都有文化的浸润,名人的足迹;更不用说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多少名人志士、英雄豪杰。也难怪采访中,陕西旅游人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们有资源优势”。
资源能变成产品吗?优势能带来效益吗?这是摆在陕西旅游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采访中,省内一位旅游专家直言:“如果说傍着历史和文化名人好揽金的话,那么,陕西的旅游业则是端着金碗讨饭,甚至可以说是守着金山讨饭了。”
去年8月份召开的陕西旅游产业大会上,作为首批陕西聘请的旅游高级顾问之一、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更是毫不客气地用了12个字来形容陕西旅游现状:口气很大,力气很小,有气无力。
因为有周秦汉唐,因为有八百里秦川,陕西作为旅游大省当之无愧。陕西旅游也勇于承认还不是旅游强省的现实。但是,从大省到强省,陕西旅游缺什么?
我们能够看到近年来陕西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距离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大省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郑亚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