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还有多少官员被舆情牵着鼻子走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1-19 08:5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马九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 “2009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最牛团长太太”事件名列榜首,四川成都拆迁户唐福珍自焚事件排在末位。(1月18日《南方都市报》)

  舆情是什么?舆情就是民意,就是民心,就是民众对社会管理者、执政者的一种态度、评价。

  舆情重要吗?这是个荒唐的问题,早在两三千年前周王朝统治者就懂得四处派出采风官,了解民情民意,诗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正是当时社会舆情表达的重要内容,历代王朝都知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舆情正是民心向背的一种反映。

  舆情有何用?舆情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舆情怎样获取?信息爆炸、思想开放时代,各种信息载体尤其大众媒体、互联网是舆情获取的最简捷高效之途径。

  舆情谁来应对?当然主要是“权为民所授”的政府公权机构及官员。

  舆情怎样应对?正视舆情、研究舆情,因势利导、开诚布公、顺应民意、获取民心。

  或许还有更多,不妨称之为“舆情六问”。

  从尧舜时代的谤木、周朝的采风官、春秋郑国的乡校到今日的问政于民、听计于民,尽管历史的相貌千变万化,但历史的演变却一脉相承:自文明开化、政权国家诞生之后,民意就是一切发展进步的根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即使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意孤行要封杀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箴言,也只能螳臂当车,改变不了民心向背是一国兴衰根本的历史逻辑。

  时至今日,如果还有官员对辖地舆情或一无所知或无动于衷,应对舆情或隔靴搔痒或强权封堵,不想不愿不会疏导舆情,此般情景下,舆情与公权 (官员),就好比绳子和牛,不是公权牵着舆情的鼻子疏导,而是舆情牵着公权的鼻子游走,公权的公信、权威和颜面何在?

  事实上,这样的官员数量不少,从人民网发布的舆情能力排行榜来看,不少热点事件成为民意汹汹的公共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遭遇舆论的普遍质疑和批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官员还没有理解历史的规律、社会的逻辑,至少是脱离社会现实,没有弄清楚开文所列的“舆情六问”。

  比如以“舆情怎样获取”为例,当下信息传播技术一日千里,各种信息传播工具日新月异,传播语境的改变、传统话语权结构和运用方式急剧变化,互联网本身不断衍生着子品种——— 网站、博客、论坛、聊天工具、微博——— 当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就不能再期待一招鲜吃遍天了。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是脱离社会现实,就是在公权和现实之间设置一道鸿沟,一旦发生某种突发事件,闭门造车地应对只能让事态复杂化、延续化,如同瓮安事件、石首事件、钴60事件一样,没有共赢却是共输,各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舆情爆炸时代,学会牵着舆情的牛鼻子,公权才能四两拨千斤,以小代价获取大和谐;被舆情牵着鼻子走,难免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最终千斤拨四两,以大代价换取“小和谐”。

 
 编辑:陈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重庆贪官滥交朋友落马:误入歧途 被牵着鼻子走   08-09-16 10:43
·进了影楼就被牵着鼻子走 "蒙娜丽莎"价格猫腻大   07-06-23 08:5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