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省城经七路一家文具店内,店主李师傅通过监控发现一名十二三岁的女孩有偷盗行为。在他多次"提醒"下,那名女孩才将偷塞进手提袋内的一根毛衣链拿出。对此,她毫不在乎:"多大点事……"
小女孩偷了毛衣链
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8点半左右,文具店刚开门,这个身着粉红色面包服的女孩就从门外探进头,“她背着包,十二三岁”,怯怯地问了句:“能进了?”
得到李师傅的肯定后,进店的“粉面包服”由外向内挑选起来,铅笔、眼镜、小饰品……“每件东西,她都要拿起来看看”。
逛了十来分钟,在店铺最里侧,她挑中了一根价值二十多元的毛衣链,拿起又放下,又走到了一旁的眼镜货架旁。很快她再次返回拿起之前的那根毛衣链,转身看看四周,迅速将毛衣链塞进了左手的黑色手提袋内。
这一切,李师傅通过监控看得清清楚楚。
她认为“事不大”
十分钟后,“粉面包服”拿着选购的贴纸、眼镜盒到李师傅台前结账。
台面上的东西总共十来块钱,李师傅又问:“没别的东西了” ?“粉面包服”有些不耐烦,“就这些!”
“是不是有没结的?”面对李师傅的善意提醒,“粉面包服”坚持说“没有”。“你自己拿出来吧。”李师傅刚说完,“粉面包服”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她从黑色手提袋内掏出那根毛衣链。
“你哪个学校的?家里电话多少?” “粉面包服”并不回答,突然她放下毛衣链转身就跑,女店员眼疾手快将其抓住。
李师傅拨打了110 ,“粉面包服”认为他是小题大做,“有必要闹得那么大吗?”可随后她又“软”了下来,“放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来了”。
行窃者多为中小学生
很快110民警赶来,果然“粉面包服”是附近一中学的初二学生。她偷东西的原因也很简单,没钱,可又很想要那个漂亮的毛衣链。
不过,由于“粉面包服”年龄小,110民警对她进行教育并联系家长后将其放行。
“唉,我都快和民警认识了。”李师傅叹了口气,文具店刚开张就莫名丢东西。后来李师傅装了监控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时遭遇贼手,“基本上都是周围学校的,有小学生、初中生,九成是女生。”
不过,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学生小偷”被抓后都毫不在乎。李师傅说,有一次,一个男生偷了店里的一支圆珠笔。被发现后,他掏出足够买几十支圆珠笔的钱,“不就是一支笔嘛,咱买得起。”甚至有的孩子面对民警说,“罚多少钱,你说个数!”
专家: 还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为什么这些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居然还如此理直气壮?
“这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尽管偷东西的是孩子,但山东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儿童心理卫生研究的翟静表示,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因。现在很多家长只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孩子缺少正面教育、爱的教育,没有帮其明确一个良好的道德准则。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物质上有求必应,行为上百依百顺,对孩子不良倾向熟视无睹,孩子的愿望一旦得不到满足时,容易铤而走险,铸成大错。而另一方面,像爱攀比、好炫耀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对成长中的孩子起到了误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