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征集两会议案提案活动结束 10民意将带上两会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1-23 06:5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家长希望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减轻家庭的负担 本报资料照片记者 张杰 摄

   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张小刚)工资太低,跟不上物价上涨;学费太贵,成全家人的压力;房价太高,“蜗居”城里只是梦……昨日,本报“征集两会议案提案”活动结束,5天时间里上千名读者通过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参与,发表意见、建议,表达心声。

  本报将把汇总的“十条民意”带到两会上,一些好的意见、建议也许会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2010年政策的参考。

  -收入企业退休金再涨一些

  工资虽调了几次,但面对飞涨的房价、物价,口袋里的钱还是觉得不够用。工资收入是读者关注最多的。

  秦川厂的刘师傅,1997年的退休金是500多元,“中间涨了五六次,现在是1100多元,但还是不够花。”刘师傅以看病为例,算了一笔账,做个胃镜需要三四百元,医保只能报销120元,上千元的住院费,一个月的退休金都不够。“希望企业人员的退休金再涨一些。”

  李先生是商洛孝义镇的一名村长,“一年工资只有3200多元,电话费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生活上入不敷出。”他建议,政府应适当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好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上学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

  现在,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竟成了压在全家人身上的包袱。教育问题一直是热点,读者希望有关部门关注教育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西安市民张翼反映,他的孩子在北郊一幼儿园上学,去年9月入园时,托班费是720元/月,到12月份,就涨到770元/月。上周又通知,从今年3月起,每月要880元。“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一年就要花上万元,比供一个大学生压力还大。”张翼建议物价部门关注幼儿园收费,他希望中小学不交择校费,幼儿园也能纳入义务教育。

  -住房希望今年房价涨慢些

  “蜗居”西安至少需要几十万元,飞涨的房价让想在城里安家的人们倍感压力,希望今年房价涨得慢一些,甚至可以跌一些,成为众多读者的期盼。

  西安市民郑千里在电子邮件里认为,房价疯涨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力。他建议征收房地产税,用税收调节房地产价格。“房子越贵要交的税越多,这样就会抑制有人炒房。”

  榆林的霍先生来西安打工多年,今年已五十多岁还没有自己的“家”,他多次寻找有关部门想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租住廉租房,但都因为没有西安户口而无结果。他建议长期住在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也能有机会获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

  -看病医保尽快实现一卡通

  鲁竞峰家住咸阳,医保是西安的,平常看病、买药都是在咸阳,西安医保卡就无法刷卡,“如果是住院医疗更不知道能不能报销,很不方便。”他希望医保卡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一卡通。

  宝鸡的牛先生则反映,目前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负担太重。“一个人一年6000多元,如果是双下岗家庭,一年就要12000多元,有人承受不了都脱保了。”他建议,调整下岗职工养老和医保的缴纳比例。

  -养老老年人优待证更有用

  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370余万,占到总人口的10%。西安胡师傅反映,现在老年优待证的作用越来越小。出门想坐个公交车,卡上规定仅限200路以内的线路,他觉得很不方便,建议能放宽限制,老年人拿上优待证,大巴中巴都能坐。

  家住渭南的王女士,上世纪80年代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现在国家对农业户口有补贴,而自己没有任何退休金和补助,希望政府能重视这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

  -城市管理政府能严管拉土车

  杨俊杰是西安灞桥区四棉小学教师,他说现在的拉土车有点像90年代的“西安疯狂中巴”,管理部门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见整治不见效果。他建议有关部门学一学治理疯狂中巴的经验,彻底解决拉土车事故频发问题。

  延安司机刘先生对拉土车很熟悉,他指出,西安的拉土车都是土红色的,而交警在车尾挡板上喷的大号也是红色,风吹雨淋加上土灰,车牌大号基本都看不清了。他建议把所有拉土车的后挡板全部喷成蓝色,车牌大号用白色喷涂。

  -政府工作推行“贵宾式服务”

  如何建立服务型政府,为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征集活动中,民意大多集中在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粗暴执法、违规执法上。

  省民建会员赵鹏建议,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是在窗口服务部门推行“贵宾式服务”,他还建议女性城管队员应统一盘发,工装整洁,男士要统一短发,工装严整,遇到执法争执时,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城市建设改改西安的盘道

  “现在西安二环以内几乎无路不堵,政府必须重视城区交通问题了。”家住西安北郊的赵长喜指出,遍布西安城区的盘道已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外的盘道,二环下面的盘道,只要是上下班时间没有不堵的。”他建议将盘道改建立交或者地下通道,解决西安城市愈来愈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家住咸阳陈扬寨的李先生上班在西安,他建议,政府尽快落实西咸一体化规划,增加两个城市间的公交线路。

  -城改拆迁更多些“笑脸”

  现在,西安每年都有几十个城改项目在实施,数万人因为改造需要搬迁,但在拆和迁过程中,一些违规、违法做法,让被拆迁人很是心寒。

  家住西安西郊的赵先生反映,他就经历过一次“暴力拆迁”:“晚上大半夜来了一伙人,敲开门就把人往外面抬,后面紧接着挖掘机上来三下两下就把一座楼拆了。”他建议,拆迁要依法办事,多一些笑脸,少一些粗暴。

  西安王先生东新街的房子是2009年拆迁,补偿标准却是2004年的,“房价涨了那么多,补偿的却还是以前标准,让一些拆迁户根本买不起安置房。”

  -食品安全政府严把市场进入关口

  经历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对每天入口的“东西”的安全性有了更高警惕。

  阎良的刘女士反映在阎良市场上,注水肉很多。她认为政府应严把食品进入市场关口,更重要的是信息及时发布,让市民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我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注水肉。”

 
 编辑:梁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陕西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24日开幕 会期4天半(图)   10-01-22 18:33
·网友建议西安效仿美国 开通观光特色公交线路   10-01-21 09:30
·征集两会议案提案:卫校校长建议建省卫生职业学院   10-01-20 06:44
·西安三区两会结束 灞桥区80亿改造旧城建设新区   10-01-19 06:4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