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两会报道组 记者 王甲铸) 如何让外地人到陕西来旅游能多呆一些日子?如何提升陕西旅游资源的文化品质和内涵?2010年陕西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姜捷的议案或许将回答这一问题。
“外地人到陕西来旅游只待两天,看一眼城墙,再看一眼兵马俑就走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云南那样让游客多留几天,让他们一个点一个点的走下来?”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直属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1月25日在接受华商网记者采访时,用这样的反问句为自己本次陕西省两会带来的《关于提升关中-天水旅游精品走廊品质和内涵的建议》的议案开题。
2009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5精品旅游走廊”,“积极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秦风唐韵、佛道宗教等历史文化”。姜捷委员向华商网记者具体介绍了5条走廊线路。一条为秦岭走廊,一条为陕北红色旅游走廊,还有一条是陕南山水走廊,而剩下的两条走廊则都在关中地区,并且两条走廊在线路上重合,分别为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旅游走廊,以及西安大慈恩寺-宝鸡法门寺-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宗教旅游走廊,这两条线路虽然在历史上重合,但是无论从“丝绸之路”的角度还是“佛教之路”的角度,亦或是“周、秦、唐崛起之路”的角度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都有着内在联系,资源的板块积聚潜力和内涵叠加优势十分突出,堪称黄金走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黄金走廊”上,目前却存在着已开发景点数量偏少、景点间空间距离较远、景点自身建设发展有待加快完善;景点间缺乏“有意味的形式”和有机的历史内容联系,“走廊”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发掘和开发体现;西安和天水现有路网为非旅游专线结构,线路长,服务设施少;成熟旅游板块尚未形成等制约因素。
鉴于此,姜捷委员建议复原丝绸之路东段及沿线馆驿,提升“走廊”内涵,丰富“走廊”品质。“关中-天水的古代道路系统在周代已见雏形,汉代正式形成底抽之路,历经隋唐,经历了众多的战争与和平、光荣与梦想的故事以及遗址遗迹,当今的重要文化遗产景点就在历史上的这条道路和驿馆旁边,因此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精品旅游走廊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得到丰富和拓展”。
姜捷委员说:“对精品旅游走廊进行点、线结合的科学安排和统筹,是新时期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的全新课题,应当象重视景点一样重视走廊本身,这是极佳的、不可多得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这样的精品旅游走廊建成后,游客再到陕西来旅游就不会只看一眼兵马俑和城墙就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