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尚静茹:无数穷学生的“尚妈妈” 为帮贫差点离婚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1-26 07:4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尚静茹最开心听孩子们叫自己“尚妈妈” 记者董国梁摄

  爱心素描:65岁的尚静茹是省民政厅退休干部,目前创办了一家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苦难的童年给了她一颗善良的心,在工资仅有45元时,她就资助了两名大学生。她的一生和救助贫困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到现在共资助了多少学生,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尚妈妈”。

  尚静茹祖籍山西,在她尚未出生时,父母就因家贫来西安讨饭。因家里姊妹7人,上小学时,尚静茹连学费都交不起。父亲只好背棉花到镇上卖凑学费。在学校,尚静茹最喜欢扫地,因为她总能在灰土里找到其他学生丢弃的一截铅笔头。

  为帮贫困生丈夫差点和她离婚

  尚静茹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出色,但因家穷,才上初中的她和姐姐都被迫辍学了。此后她常从梦中哭醒。这也成为尚静茹一辈子的痛,也正因此,让她决定去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

  1992年,在省民政厅工作的尚静茹到子长县扶贫时,遇到了一对刚考上大学的小兄弟。从这里她开始了慈善之路。这对小兄弟的父母都因病去世了,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家里穷得交不起电费,也买不起蜡烛,兄弟俩学习都是就着厨房的灶火。

  看到这些,尚静茹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还向同来的司机和朋友借了钱,凑了400元,给兄弟俩交了大学学费,并决定资助兄弟俩读完大学。

  那时,尚静茹每月工资只有45元,在研究所工作的丈夫每月工资也只有58.5元。为了资助兄弟俩读大学,她不仅拿出了自己和丈夫的工资,还将丈夫的年终奖也拿了出来。

  为省钱,那四年,尚静茹每天给家里准备的饭菜都是一个素菜、一碗汤,没有荤腥。

  对此,尚静茹的丈夫无法理解,甚至提出要和她离婚,最后,聪明的尚静茹通过小“计谋”留住了丈夫,并取得了丈夫日后对她的支持。

  从那以后,尚静茹的慈善人生越走越远:

  1995年左右,她将1500万余元的台湾曹氏基金引入陕西,为我省3万余名残疾人购买了轮椅;2007年,她出资3万元在渭南捐建了一座便民桥,解决了1万多名学生的行路难;2008年,她在杨凌资助了4名高中生,帮他们读完高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尚静茹联合两位朋友向四川灾区捐赠了两车棉衣、棉被,总价值10万元;今年1月初,尚静茹又联合一位朋友出资10.8万元,决定资助38名贫困高中生……

  跑了100多家企业为贫困生找工作

  “我都60多岁了,这样做慈善的速度太慢了……”尽管做了不少善事,尚静茹却觉得做得还很不够。她寻思着在剩下的几年内,如何才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

  去年8月,当她得知很多贫困孩子考不上大学,没有出路时,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靠自己的力量,联系一批企业,固定为贫困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敢想敢干,从去年8月起,尚静茹带领手下6名员工跑了100多家企业单位,足迹遍布西安、汉中乃至青岛、天津等地,希望其能为贫困学生提供工作机会。

  一见到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尚静茹就拿出自己的一叠慈善证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构想,为了能帮贫困学生找到工作,尚静茹“什么门都敢闯,什么人都敢见,什么话都敢说”。

  很多企业老总都被尚静茹感动了,经过近半年的奔走,一些企业答应为贫困生提供工作机会。去年年底,尚静茹免费为380名贫困生安排了就业,临走时,还为孩子们买了火车票和面包、酸奶等食品。孩子们都感动得喊她“尚妈妈”,这一幕,让尚静茹心里很温暖。

  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尚静茹还打算帮助我省汉中、宝鸡、渭南、商洛的500-1000名贫困学生就业,“等他们赚到钱了,想学习的可以继续深造,有能力的可以再去帮助其他人”。本报记者卢红曼

 
 编辑:朱羽喆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慈善本高尚 作一点秀又有何妨   10-01-25 07:55
·2009陕西慈善榜评选启动 寻找感动陕西的慈善家   10-01-25 06:33
·俞正声开通上海慈善网 为“蓝天下的至爱”捐款   10-01-18 09:59
·雁塔“慈善一日捐”募款70万元 有千余人参加捐款   09-12-31 06:46
·西安女子身患重病捐百万善款 医疗费靠父母退休金   09-12-29 06:4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