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孩子一时兴起,进行滚铁环比赛。
奶奶教孙子打木猴。 抓羊骨朵勾起了他们的童年记忆。
西安晚报讯(记者黄亚平 实习生敬泽昊) 这两天,在小雁塔脚下,一群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像是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寻找“小时候的感觉”,他们滚铁环、打木猴、抓羊骨朵、打沙包……好不快乐,许多游客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纷纷加入到游戏当中“过把瘾”,追忆童年美好时光。——<<<<<<年少时的那些游戏,您还记得那些?
“老顽童”集体追寻少年回忆
昨天下午阳光暖融融的,小雁塔里一群50多岁的中年人正跳着皮筋儿,打着木猴,滚着铁环,玩着弹球、摔着包子,个个玩得不亦乐乎。看着他们玩得如此开心,许多游客也纷纷上前玩上一把。
68岁的王师傅滚起铁环来毕竟是老把式,他滚着铁环围着场地转了几圈,铁环仍旧在手下转个不停,“今天特别快乐,又像是回到了童年。”王师傅高兴地说。
50多岁的左林大姐在石桌前玩起了抓羊骨朵,马上吸引了众多女游客过来一起玩,这游戏让一些小朋友也看着入了神,“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第一次玩着抓羊骨朵游戏的8岁小姑娘雯雯惊奇地说。
据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李大卫介绍,他们当年都是三线学生连,虽然现在都已经50多岁了,但风靡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十种儿童游戏,以及它所带来的快乐总是记忆犹新、挥之不去。——<<<<<<年少时的那些游戏,您还记得那些?
每天吸引上千游客
“翻交交、跳房、跳皮筋、打沙包、夹沙包、编花篮、斗鸡、骑长驴……”老李一口气说出十几种儿时的游戏。“那个年代女孩最热衷的游戏,莫过于跳橡皮筋了,她们一边唱歌一边跳。滚铁环则是每个男孩的看家本领。”老李说起儿时的游戏来滔滔不绝。
年前,他们十几名三线学生连的战友聚到一起,动手做起了孩时玩具。男同志忙着找来钢筋弯铁环,又找来木头削猴,用纸叠包子;女同志则四处找羊骨朵,买皮筋,缝沙包,钉毽子。
从腊月二十八到现在,他们天天在这里玩儿时的游戏“没想到,每天都有上千游客跟着一起玩,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少年儿童,这么多人都喜爱这些游戏。”李大卫连说几个没想到。——<<<<<<年少时的那些游戏,您还记得那些?
一起来玩弹球、摔包子
李大卫还现场教了几手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游戏的玩法。
摔包子——用十六开废旧课本,多层折叠成厚薄不等的四角形,将正面摆放在地面上,互相击打,把正面击翻为赢。
玩弹球——备一定数量的玻璃球,有“弹三洞”“磕墙”“打锅”等多种玩法。其中“打锅”是在地上画一尺方锅一个,三步外划一道横线,多人将同等数量的弹球放进锅里,剪刀布猜输赢后,依次从横线向锅里弹球,将锅里的弹球全部击出。
摒三角——将相同规格的软质单层纸张叠成三角形,数量较多,叠摞成一定厚度。在手掌、手背、手臂上抛起、接落、翻抓,十分好玩。——<<<<<<年少时的那些游戏,您还记得那些?
文/记者黄亚平 实习生敬泽昊 图/记者刘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