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蜱虫(资料图)
新华网郑州9月8日电(记者单纯刚)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8日晚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全省进一步排查和监测,有关该事件的最新统计数据是: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目前,河南省卫生厅已调派省级专家前往蜱虫中毒事件“重灾区”商城县现场调查指导,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
据介绍,河南此次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鉴于目前这类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起初以疑似无形体病命名,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进一步探明此病的病因,明确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手段,2010年5月31日,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罗山县、新县、息县和光山县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目前,对此症候群的专项监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陕西情况:暂未发现河南“毒虫”
追踪:河南商城蜱虫咬人致死引恐慌 09年曾爆发未受重视
河南信阳卫生局:蜱虫咬人致死无办法从根源预防
由信阳市卫生局牵头,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沈大勇(音)主持了通气会,大致介绍了信阳市近期发生的病例。
通气会上指出,因为信阳特殊的地理环境,蜱虫一直就存在,前几年由于气候的原因,流行的趋势不是很明显。从2007年发现首个致人死亡的病例以后,到今年,基本上掌握了其传播区域和传播途径。但是对于从根源上预防,从地方、从河南省到国家疾控中心都没有出台一些非常有效的措施。
但是在控制疾病方面,下发了很多指南,同时建立了培训组进行了很多集体培训。这种病还是可防可控的。【详细】
回顾:河南多人遭虫咬亡引恐慌 政府称未公开是维稳需要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有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小虫子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据了解,当地去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今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
目前,国内还未分离出病原体,也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只是参考国际研究得知,蜱虫携带的病毒,能侵染人体细胞,致使人体血小板、白细胞锐减,并具传染性。
记者调查发现,商城县基层医院从去年至今均存在误诊。村民反映,有些医院医护人员并未按传染病防治法处理该病。
调查中,信阳市、商城县的卫生部门都表示,无法提供具体疑似病例的数目及疫情状况。当地村民认为只有信息公开,才能止息恐慌。【详细】
下一页:蜱虫叮咬致病该如何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