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9月10日报道
架起钢梯 孩子们上学的路安全了
“阿妈,我上学去了。”昨日8时,甘洛县乌史大桥乡田坪村3组的彝族小朋友乔珍阿依告别阿妈,背着书包朝学校走去,路上她又遇到了田坪村2组的木乃介布等小朋友。6人唱着山歌,一路朝山上的二坪小学走去,不到4公里的山路,有1公里多是水泥台阶,走完水泥台阶就到了通往学校的“天梯”。
如今的“天梯”不再是那条让人心惊胆战的木梯,而是一条坚固的钢铁梯子。钢架为筋、钢板为梯步、镀锌钢管为扶手,牢固地生根在峭壁之上。
“快走哦,不要迟到了!”乔珍阿依一边招呼木乃介布,一边沿着梯子往上爬,“以前我一个人是不敢走这段路的,都是李老师和陆老师送。”自从修了“钢梯”后,山里的孩子们就可以结伴上学,不到10点,乔珍阿依等6人就走到了学校,而她们的老师李桂林和陆建芬早已经在等待着他们。
“12岁的彝族女孩阿呷什扎在成都动手术无人照顾,我们夫妇去照看她,耽误了开学时间,所以9号才开学。”李桂林说,将通过周末补课让孩子们把耽误的课程补上。
昔日天梯 “只有猴子才爬得上去”
位于乌史大桥乡的二坪村小学建在海拔2800米的峡谷悬崖峭壁之上,通往学校的“路”只有几道数十米高、几乎和地面垂直的“天梯”,所以被称为“天梯小学”。站在“天梯”上,脚下是湍急的大渡河,身边是嶙峋的怪石,一不小心踏空或踩断木棒就会摔下悬崖,当地人说这里“只有猴子才爬得上去”。
“没有钢铁梯子的时候,李桂林夫妇轮流接送学生,又危险又辛苦!”送孩子来报名的当地村民木乃以布说。最让李桂林夫妇担心的是从山下到二坪小学读书的孩子们,他们周一上山住亲戚家,周末下山回家,必须经过悬崖天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李桂林夫妇管接管送,小的孩子需要背,大的孩子需要搀扶。20年来李桂林夫妇一直坚持接送,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修建这所小学的李桂林夫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里属于贫困山区,他们选择在悬崖上建学校,是为了让住在山顶、与世隔绝的孩子也有书读。如今在“天梯小学”上学的学生有71人,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224人,其中有54名是外地慕名而来的。
留守大山20年,李桂林夫妇的感人事迹打动着所有的人,他俩被评为“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2009年被评选为“双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