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农民工扎根城市需要过五道坎
目前政府对进城农民落户政策的推进,以及进城农民有心落户这种趋势的发展,两者之间还存在哪些问题,城市和农民之间的逐渐融合还缺少哪些东西……面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社会学家。
老一代挣钱回家盖房
新生代想要扎根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统计,截至2009年1月,陕西农民工总数为642.9万,其中:外出农民工442.0万,占我省农民工总数的68.8%;本地农民工200.9万,占我省农民工总数的31.2%。农民工以男性为主,约占七成;一半的农民工年龄在25岁以下。按此估算,我省80后、90后的农民工总数要超过300万人。
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认为,如今进城的农民工,与以往的情形有了很大改变。以前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很明显——淘金,挣钱后,一般不会在城市消费,多数回家结婚、盖房,这主要缘于他们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很多都从事体力劳动,并十分恋家。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这些人的目标也从淘金转变为扎根。由于缺乏老一代打工者对土地源自内心的热爱,80后务工者多数将终极目标定为扎根城市,即使同样是打工,80后多数也都在积累经验、资金,为自己创业打基础。多数80后打工者表示,只有真正创业,才能具备扎根城市的基础。
进城农民主动适应社会
克服自卑感消除陌生感
石英认为,从刘波夫妇和晁雷夫妇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进城农民扎根城市必然要面临的几道关卡。
第一是生存问题,像刘波夫妇,起初来西安,都是替人打工,先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要熟悉并学着适应这个地方的生存法则。
第二是融入社会。温饱问题解决后,进城农民则要试图克服自卑感。一直处于底层位置,生存状况以及经济实力,让进城农民无法自信起来。进城农民应主动适应社会,不能只局限于自己老乡、同事的小圈子,克服自卑感、消除陌生感是第二道坎。
第三是创业失败后怎样排解。进程农民工创业,与城里人相比,由于没有“退路”,很多进城农民缺乏失败的心理准备,创业阶段的种种挫折,进城农民在物质上受挫,同时精神上也是备受打击。在这个时候,不少进城农民往往心灰意冷甚至走入歧途。
第四是进城农民在物质上的满足,渐渐使得感情产生纠葛,比如,面临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不平衡,使得初步成功的他们心理失衡,这种失衡重则表现为激情犯罪,轻则发生冷战。
第五是初步成功后的心理失衡。进城农民多数先天素质不足,很多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也不具备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积淀。虽然物质积累是个必然趋势,但是他们这部分先天不足却无人问津,包括他们自己未必知道。待到问题出来,他们则会采取骨子里认可的不太现实的解决方法,比如砸电视、摔手机等。
此外,扎根城市的现实问题,比如社保、户口、孩子入学等方面,这些都与城市人群不对等。省社科院“三农”研究室主任杨沛英表示,传统观念仍是束缚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四川人的观念是‘安身之处即我家’,因而四川成为第一劳务大省。而陕西人的观念是‘生养之地才是家’,所以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有兼职性和临时性,这也造成我省劳动力转移人数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杨沛英指出,农民工劳保福利得不到保证,也使得部分农民工被迫重新回乡务农。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进城的农民工,应按照属地化的原则解决社会保障,其余农民则由当地政府解决,重点是解决医疗、教育、养老三大问题。
政策链接
我省推进“农民进城”
9月2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了我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步伐。会议明确了进城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原则,对举家在城镇居住生活,但仍在农村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者,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承包地处置:落户3年内自愿交回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同时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补助奖励,确保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对在异地就学的学生需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和参加升学考试的,我省教育部门还将研究制定进城落户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西安市教育局规定,各公办小学、初中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要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暂住证明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有困难的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协调解决。
可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根据进城落户农民的收入和分布状况,我省将在大中城市加大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解决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问题。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可申请保障性住房,实行与现城镇居民申请条件同等、轮候条件同等、租赁或销售价格同等的原则。
同时,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省财政对接收落户地的市、县政府给予每户1万元的奖励。对符合条件并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还可享受六项税收优惠。【详细】<<<<<<陕农民进城落户每亩宅基地最高补25万
解读:社科院专家称我国城镇化被高估 民工难融入城市
魏后凯介绍,目前,农业人口大量存在,此外还有大量没完全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同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目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城中村”现象。【详细】
案例:3名90后农民工相约自杀 “农二代”难融入城市
5月4日晚,阿友和他最好的也是仅有的两个朋友、同样是“90后”、同样跟随在浙江台州务工的父母生活的陈建和星子(化名)服毒自杀,地点在台州椒江区葭芷大转盘中心花园的草坪上。阿友被抢救过来了,而陈建和星子却永远长眠。家人问阿友为何做傻事,他的回答很简单:“好累,活着没意思,不想活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