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街中段至钟楼方向,车辆经常拥堵排长队。记者韩岩摄
【西安究竟“堵”在哪】
路修宽了,为何还是堵
面对高峰时段拥挤的状况,许多人不免疑惑,这两年,西安市政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三环路建成通车,北郊张家堡到南郊电视塔的南北中轴线已全面升级改造,道路拓宽,太华路等多条干道也拓宽改造。路是越修越宽了,可一遇下雨、一遇高峰时段,为何还是照堵依旧。
原因又何在?
数字最具说服力。近年来,西安机动车正在迅速增加。2005年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仅仅只有67.55万辆,而到今年2月就突破了100万辆大关,预计再过4年,西安机动车数量会再翻一番,达到200万辆以上。截至8月底,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3万辆,其中私家车有81万辆,占所有车辆的83.17%。同时,据西安市车管所9月13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西安新增汽车达到18113辆,与去年同比增长31.5%,与上月环比增长11.87%。这意味着,每天西安新增车辆近700辆,而两年前,西安日新增车是300多辆,按每辆车上路需要30平方米道路计算,每月需新修60万平方米道路才能维持原有的城市交通状况。据了解,2009年西安机动车增幅达到21%,而道路增幅仅为3%。这意味着,西安道路建设已远远落后于汽车的增长速度,车与路的矛盾,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间存在,这也是目前西安道路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与110万余辆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的停车位却只有16万至17万个,缺口达30万个。这些年西安快速发展,超市商场、大型社区及物流公司等不断建成,这些场所往往很聚人气,但有的仅能解决10%的停车问题。“停车难”,加剧了拥堵的状况。
南二环作为连通西安东西的交通主动脉,在车辆通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记者的调查中,车主反映堵车最易发生的路段,最拥堵的路段,南二环被屡次提及。车主张小峰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南二环,可常常遇到堵车,二环路一堵,既而堵车状况向沿线周边道路辐射,造成大面积堵车。这条主动脉经常会发生‘梗塞’。”据西安交警部门的调研显示,目前,南二环已远远超出了20年前设计承载能力,不能再发挥城市交通主动脉的功能。此外,由于南二环与高新一路、二路、三路之间,并无直接相连的路段,所有去这些地方的车辆,都要通过南二环、太白路、西二环,部分路段通往高新的入口处,竟有5个主要干道车辆汇集于此,在这种状况下堵车在所难免。
在连日的走访中,除了南二环外,网友、车主反映最多就是城区为何也异常拥堵,以及各个盘道口为何车流密集,寸步难行。据业内人士讲,西安城区集中了众多省、市政府部门,商业网点,平时车辆流就大,按理说,城内道路四通八达,加之南北中轴线拓宽改造,理应不堵。造成拥堵的原因就是出口太少,目前,西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城门一共有18个,由于出口不畅,延缓了后续车辆的通行速度,特别是出口处在发生交通事故,往往能造成整个一段道路的堵车。谈到盘道拥堵的原因,这位业内人士指出,盘道车流量一般在7000辆左右,高峰时期达1万辆,这么大的车流量,堵车就成为必然。
此外其他各种因素,也不容忽视。
日前,全市道路施工挖占79处,地铁一、二号线挖占27处,东北二环立交工程、玉祥门项目以及朱雀路、太华路等处的自来水项目开挖占道面积大、工期长,都对城市交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城市背街小巷断头路、瓶颈路多,导致城市道路网交通总体服务功能下降。
近几年,西安南北等主干道的道路得到彻底的翻新改造,贯通城市东西南北的地铁未来几年也将竣工。但与疏通大动脉相比,目前城市中许多小的毛细血管仍显不畅。9月26日,记者在莲湖路上看到,主干道两侧的小巷子,由于缺少交通指示灯,无人指挥疏导,窄窄的巷子被堵得严严实实,有的路面被随意停放的车辆占用,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互相顶牛,各不相让。专家指出,只要加强疏导,加强有效管理,这些小的毛细血管完全可以疏通,而处理好这些小的细节,对治堵同样关键。
近年来,随着有车族越来越多,一些新手刚一买车,就迫不及待地上路,有的甚至把马路当成练车场。9月27日,在建国门路口,一个还没挂牌的车辆,行进了500米,就熄火了三次,驾驶员由于技术不过关,占用一个车道,一路走走停停,任后面喇叭声四起,他自巍然不动。原来还算通畅的路面,瞬间变得拥挤起来。据交警部门介绍,这样的新手在马路上经常碰到。
有的驾驶员则相反,仗着自己技术好,硬挤,强行并道,缺乏让行的意识。有着近30年驾龄的张怀玉说:”我不知道马路上有多少司机懂得什么时候该让。拐弯让直行、辅路让主路、机动车让非机动车和行人、右转让左转等等。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司机就是不遵守,结果他一硬来,后面的车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碰撞,整个路面就能堵得水泄不通。”
快速理赔,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一个原因。
两天前,在南二环含光路段,本是一起很小的轻微事故,但当事双方司机,就是不愿意快速理赔,硬等着保险公司来,结果让道路堵了近一个小时。据了解,从2008年9月1日建立快速理赔机制以来,截至目前,共处理案件数7万多件,接待事故车辆139190辆,平均日处理案件数100多件,日接待事故车辆200多辆,相当于每天为西安市交通疏导了100多个拥堵点。交警部门介绍,快速理赔能大大缩短理赔时间,提高理赔效率,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人怕破坏事故现场,而不愿意快速理赔,这样就大大延迟了交通恢复通行的时间。
下页导读:省会正面临“交通失调期”的考验
省会:正面临“交通失调期”的考验
当人们还在对省会西安中秋节前的交通失调挥之不去时,又将迎来另一个“交通失调期”,那就是从10月1日起,为期一周的国庆长假期。据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将有200多万游客来看陕西、逛西安,城市拥堵正在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广大市民关注和头疼的一个大问题。以眼下西安的交通状况,省会西安正面临着“交通失调期”的考验,一点也不为过。
近日,在人们因“堵车”感到头痛的同时,一则新闻同样引起人们注意。同为特大城市的日本东京,汽车拥有量是800万辆,比北京多得多,可是上下班时间堵车并不严重。
他山之山,可以攻玉。在治堵问题上,专家指出,要解决西安日益加剧的堵车现象,我们有必要参照国外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运输规划的互相融合;鼓励使用轨道交通及步行,建立起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体,以出租车等运力为辅的城市公交体系。
“如果乘公共交通比开私家车快捷、便宜,上下班,你还选择开车吗?”在调查中,记者曾就这一问题多次询问了众多车主,一半以上的调查者表示,如果公交畅通,他们将不选择开车上下班。统计显示,世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承载的人口出行比重平均在50%-60%之间,其中日本东京达80%,而我国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这一数据说明,在治堵问题上,公交仍有大的“潜力”可挖。在日本东京,20条地铁轻轨线路,就是一张“蜘蛛网”,把整个城市覆盖得严严实实。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都不需要走上地面另寻入口,均可在三四分钟内完成。
据专家介绍,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成为发达国家运送市民出行尤其是上下班的最主要工具,这极大缓解了高峰时期路面的交通拥堵状况。如果未来西安也能构建成快捷、方便、四通八达、覆盖面广的大公交网络,将极大地解决缓堵难题。
其次,是要转变出行观念,倡导绿色出行。在国外,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有车,但他们出行不是乘地铁就是乘巴士上下班,只有平时周末出游时才开私家车,而我国现有的私家车,主要功能是送孩子上学、上下班出行,有的甚至连买个烟酒茶也要开上车,这样就导致早晚高峰倾巢而出,有限的道路焉能不堵?业内人士指出,在出行观念上,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平时市民要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不必事事都要开车前往。
日前,为了疏导交通,交警部门先后解除不合理的“禁左、单行”路段49条,对183个十字路口进行了科学渠划,同时,将设置在机动车道上的280余处公交站点进行了迁移,对62个站点的公交港湾进行了改造和施划。对未央路、长乐路、咸宁路、长安路、星火路等五条主干道,更换新增了312块交通标志。近期,交警部门还将在市区140处勤务岗位的基础上,新增73处高峰岗,组织1140名协勤员全员上岗,及时处警疏导,确保交通畅通。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堵车问题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循序渐进,建立起适合各城市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从加快城市交通立法,发展公共基础设施,限制车辆增长数量,宣传交通意识,严惩违法不当行为,依靠现代化先进智能系统等多方面入手,经过多方的努力,我们将真正拥有一个畅通的城市。(记者冀平王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