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10月4日报道 本报在对海淀、朝阳、东城、丰台、石景山5区10所小学回收的31份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能否当上班长,八成以上的老师认为是否具备领导能力是关键。
八成的班主任认为,选班干部时不会考虑男女性别,近七成的班主任表示,文艺委员要“长得漂亮”。
调查中老师基本都表示,一年级由于孩子小,最初的班干部大多是班主任根据对孩子的初步了解指定的,然后随时再调整或是再进行竞聘。
问题
卫生委员为啥不叫“长”?小干部上岗前先培训
“老师,卫生委员是干什么的?班长管卫生委员吗?为什么不叫卫生长?”浩浩疑惑地问老师,刚刚成为卫生委员,对于“委员”两个字的理解很是难为他。
“孩子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卫生委员、什么是文艺委员,要对孩子进行岗前培训。”地坛小学一年级3班的班主任刘老师表示,六七岁的孩子不能理解什么是班干部,需要老师“一对一”地告诉各个班委具体是做什么的。
“卫生委员有一项工作是把同学们的水杯放整齐,像这样把杯子从高向低排,最高的放这边,最矮的放那边。”刘老师一边给浩浩做示范,一边耐心地说着。
据刘老师说,每天光是给这帮小班干部做“岗前培训”就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平时还要时刻提醒。放学见到家长时,也会嘱咐家长两句,让孩子在家里也练练。
刘老师表示,“岗前培训”必须具体到做什么事情,非常细致,而且只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生还是稚嫩些,需要慢慢培养“干部习惯”,做到以身作则。
头疼
孩子们热情高涨班干部定期大轮岗
地坛小学一年级3班的班干部实行轮岗制,每月轮换一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工作。
班主任刘老师表示,这样的话,一个孩子在一学期内至少能够“体验”六七种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每个孩子都能有锻炼的机会。
翠微小学在一年级也实行班干部轮换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
学校一年级组组长周老师表示,班干部让谁当,很是件“头疼”事儿。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之间,能力的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
孩子们又都有当班干部的愿望,一提到选班干部,学生们就“一蹦老高”,个个举手嚷嚷着要当。课间还会有孩子来“磨”老师,“拉着你胳膊就在那念叨:让我当吧、让我当吧。”
于是,学校考虑用轮换的方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班长、组长这些职位,定期轮换一次。一年下来,每个孩子都能做一次班干部。”周老师说。
等明年入少先队后,将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一批合适的班干部。
任命
你收作业他带队每个孩子都是“官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给每位同学都安排了职务,一口气给所有学生都扣上“官帽”。
今典小学的一年级3班共有30位同学,几乎每个孩子都“身肩重职”,如盛饭的、收作业的、带队的、检查垃圾的等等。
班主任白老师说,刚入学,老师对每位学生的特质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通过这种人人都当班干部的做法,能为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机会。
“我们的班干部任命较为随机,任何学生只要表现好,随时都能成为班干部。”青年湖小学的李宝云老师说道。
“比如,今天这位同学课堂表现特别好,我就让他带队喊口号。”李老师说,喊口号在学生眼里是一种荣誉,也是班干部。
另外对于当天表现好的同学,李老师还会任命其收发作业、给同学们贴表扬贴画等。
李老师表示,他们班的班干部可以说是随时发现随时任命,这种任命可以看作为表扬,这样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麻烦
指定难免会失误当一天体委就“辞职”
学府苑小学的王老师说,选择一年级体育委员本是件容易事,但今年却遇到了点小麻烦。
王老师本来很看好一名体育委员人选,觉得他反应快,纪律性好,但这位同学在刚刚做了一天体委后,却主动提出“辞职”,他对王老师说:“我不喜欢做体育委员,觉得自己不合适。”
王老师说,一年级小学生的班干部多为老师指定,老师会根据学生表现加以选派,但难免有些失误,需要不断调整。
像这名孩子,他就觉得自己做体委在全班面前说话让他难受,因此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做班干部。
专家点评
应让人人都有机会当“干部”
对于班干部的选拔,北京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认为,应当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因为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比强化有能力的学生发挥作用重要。
王老师说道,一个班集体,为了管理的需要,会形成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有时是自然形成,因为学生中总有一些有威信、能为大家办事、受到学生拥护的分子。
一般情况下,在班级初组成、同学们相互还不熟悉的时候,班主任会根据学生情况指定。还有一些老师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会规定每个班干部的任期不得超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
“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王老师说,人人都有机会做班干部,才是最科学的班干部选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