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顾客的时候,刘克就会吹上一段
西安南门里的关中书院,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为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解放后在文革后期为西安市第五中学,之后恢复为师范学校,现为西安文理学院所在地。
古朴男子书院门卖埙
时间:1999年12月末某天
地点:书院门街口
人物:刘克
事件:偶遇老乡
从南门进城,右手侧,城墙下,望去一片古朴敦厚的仿古建筑,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巷子穿其而入,这就是书院门。
1999年年末,正是人们欢天喜地迎接千禧年的时候,来自陕北子洲的刘克却感到生活的路快走到了尽头,穷困交加的他在书院门的街口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天空飘起了雨夹雪,刘克找了个店铺的屋檐躲了进去,岂不知这一“躲”竟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
那一年刘克45岁,来西安前在子洲中学工作。妻子杜成清半年前检查出患上了子宫癌。此后的大半时间他都陪妻子在西安看病,巨额医疗费加上精神上的压力,几乎要压垮这个陕北汉子。
站在屋檐下,刘克漫无目的地看着街上的行人,这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说熟悉,是因为一听就知道那是子洲口音。“进来里面坐,小心外面的风雪。”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中年男子招呼着他。也许是因为乡音耳熟,刘克也没客气,转身就走进了店铺。这是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店面。
刘克一开口,对方也听出了是老乡。又一番寒暄后,这位老乡就问刘克来西安有何贵干。刘克遂将妻子如何患病,眼前如何困苦潦倒一股脑倒给这位老乡。听完了,这位老乡说:“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这里有些积货,你拿去卖,赚了是你的,赔了算我的,有事干就不愁没出路。”
顺着老乡的手指所指,刘克看见堆在店铺一角的一堆乌溜溜像葫芦模样的黑陶,是埙(音xun),西安土生土长的一种古乐器。那时候,书院门步行街刚刚经过一次大的改造,整条街两侧集中了书画印章的店铺。
刘克辞掉了子洲中学的工作,开始在书院门卖起了埙。
回首 400年前建书院门
时间:1608年4月某天
地点:宝庆寺里
人物:冯从吾
事件:商建书院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寺院中间华塔旁的那株海棠树上早已花朵累累。
一天的讲学早结束了,冯从吾一个人站在廊檐下望着花树发呆。这位从西安走出去的学者,官至工部尚书,却因看不惯万历皇帝无道,上书批评他沉溺酒色、荒于朝政,触怒了龙颜不说,自己也没法再在官场混下去,于是辞朝回乡,选了城墙下的宝庆寺这一静谧之地,一边潜心经理之学,一边讲学授道。
冯从吾开始讲学时,只有数得清的几个来听,寺里的一间厢房就够用,后来陕西布政使(掌当时陕西之政)汪可受等人也加入其中,学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听讲的人就越来越多,厢房不够用,大殿里也坐不下了,这让冯从吾很是烦恼。
正发呆,这时门童来报:汪可受大人来了。冯从吾赶紧迎候。两人相见后,刚一坐定,汪可受就说话了:兄眉宇间有不悦之色,为何事?
冯从吾遂将学堂地方紧张之苦恼说了一遍,听完了,汪可受却连笑几声,说:趁着春色尚好,咱俩先出去溜达溜达。二人来到了东墙外的小悉园。
虽是时近黄昏,可园里却风光无限,草色花香,纷繁异常。汪可受手指一划,问:兄以为这里如何?冯从吾不明就里,只是点头称道:不错啊!那就用这块地给你建一个学堂如何?汪可受兴奋地说。冯从吾心中的惊喜自不必说。
次年,也就是万历三十七年,书院在原来的小悉园落成,以关中之地取名“关中书院”,由此开创了300多年的陕西讲学之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