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调控
必要时干预生活必需品价格
保供应
粮油电保障供应柴油敞开供应
稳市场
严打恶意囤积、变相涨价
发补贴
补贴低保、困难学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今年7月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10月份4.4%的CPI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贡献”了74%。民以食为天,价格上涨已实实在在触及到群众基本生活,影响到社会预期。
目前,CPI涨幅已超过3%“警戒线”。分析未来走势,由于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难以快速收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会议强调,要把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据新华社
1
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2
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3
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4
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西安多部门采取控制物价措施
政府定价项目年内绝不涨
“西安市场供应充足,总体价格平稳。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昨日上午,西安市副市长韩松带领西安市物价局、商务局、农业委员会、工商局、粮食局等部门负责人,来到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大型超市调研。
“不要跟风涨价瞎起哄,这是政府严厉打击的行为。”韩松要求经营者诚信经营,不要跟风或变相涨价。“西安市场目前货源储备充足,供应无断档、缺货现象,消费品交易秩序正常。”西安市物价局局长陈忠介绍,物价部门在加强市场监测的同时,已出台预警预案,18个检查组已展开为期1个月的食品物价专项检查。“但必要时,将采取临时价格干预,使用限价等举措。”陈忠说,近期将对六种不法经营行为进行严查,包括:经营成本并未提高但出货时跟风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变相涨价,短斤少两;串通、合谋涨价;价格欺诈;囤积货源、蓄意涨价的行为。
陈忠还表示,年底前,凡属于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价项目一律不调价。这些商品或服务包括公交票价、景点门票、自来水价格、市政集中供热等。
西安市工商局副局长李有说,近期工商部门已在流通领域加大巡查,西安几个大的农贸市场均有工商干部巡查,便于百姓举报投诉,便于市场维护。
据商务局统计,西安几个大的副食品蔬菜批发市场日上市量合计5500吨,而全市日需副食品蔬菜仅5000吨,市场供应完全能满足需要,牛羊肉、蛋类等也能完全满足需求。
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漪清说,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西安约六成蔬菜靠外地调运。西安正积极申请成为商务部组织的“南菜北调”大通道重点城市之一。目前,海南已确定向西安供应55万吨蔬菜。“西安已调研建立蔬菜动态储备制度,力争达到如萝卜、白菜等耐储蔬菜5至7天的消费库存。” 本报记者 郭晓蓉
■专家观点
物价猛涨不可持续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当前的通胀并非全面通胀,不是全面的物价上涨,而是由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引发的上涨,而蔬菜价格引发的通胀是短期的供给冲击带来的,短期的供给冲击必然会由短期的供给增加来缓解,其涨价趋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蔬菜供给能力是强大的,今年以来蔬菜价格其实已波动多次,都与天气因素或自然灾害有关,都是不可持续的,根本不必惊慌。”据《证券市场周刊》
■生活影响
“月光族”变成“抠抠族”
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笈。刚工作的刘菲说,现在我们真的在乎那几毛钱了。
“明天降温,下班要去菜场囤菜。”80后大学生刘菲就把QQ签名改成了买菜,很多朋友也在网上响应了起来。刘菲说,真是不持家不知柴米油盐的价钱,目前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的她,之前是个月光族,但从家里搬出自己租房住后,才知道生活处处需要钱。
一天一变的物价催生了“抠抠族”、“团购族”等以省钱为荣的人。网上各式各样的“省钱攻略”、“省钱秘笈”竟有上千条:买菜时要看天气变化;买东西时要主动询问有无赠品;买衣服不一定去大商场;超市自有品牌有的很廉价;奢侈品可去当铺淘,货又真价格又低廉……据《北京晨报》
油糖酒齐涨价不少人变“海豚”
在一片“涨”声中,不少人想赶在“涨价”之前囤积生活必需品,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囤族”。有人自称“海豚(囤)”,即海量囤储。“花生油马上要涨价了,趁没调价赶紧多买点。”早在盛传提价的一周前,记者就在广州超市里遇到一位一口气将4桶花生油装进购物推车的女士。白糖货架上部分商品销售一空,价格实惠的4.2元500g装绵白糖的货架上贴着“抱歉,此货暂缺”字样。“小海豚”张小姐自嘲自己已经被轮番上涨的物价弄出了强迫症,从油、面、糖果、零食、酒水等吃的到穿的、用的甚至化妆品、毛巾,“只要用得到的都囤,就成海量囤货了”。 据《南方日报》
|